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里面两个孩子的对比让无数网友议论纷纷:
小北(化名)从8岁起,每周都会被妈妈带去参加不同的兴趣班。
跳舞、书法、英语、绘画、手工、围棋,样样不落下。
妈妈每次都陪着孩子一起上课,亲历整个学习过程。
而孩子小南(化名)从8岁起,每周的时间除了功课,就是看动画片、玩玩具,没有受过任何兴趣培训。
妈妈也从未参与过孩子的课余生活。
两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看似不同,一位重视启发潜能,一位则顺其自然。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小北在各类竞赛中频频夺魁,被老师和家长一致看好。她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各科成绩稳步提升。
而小南在班上则渐渐退到了最后几位,学习毫无进步,甚至会在测试中弄错初级错误,老师和家长都十分失望。
孩子命运的不同,往往藏在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
最大的误区就是,有的家长认为8岁以前是学习的黄金期,要多补课;8岁后应该减负,让孩子学习兴趣。
殊不知,8岁对孩子的意义,远不止是学习方法的转变。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发现聪明的家长都会从8岁开始,陪孩子做这3件事:
第一,开启多元智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美国一位发展心理学大师说过: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记忆力强、擅长应试的‘好学生’,更需要那些善于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他把智力分为了8种: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自然智能。
一个聪明的孩子,不见得每种智能都很强,但一定在某几方面极为出众。
所以,8岁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家长要从这个年龄,开始帮助孩子开发多种智能。
比如,语言智能低的孩子,可以多参加诗朗诵、演讲等活动;
空间智能差的孩子,可以学习绘画构图、拼图、折纸;
肢体协调性不强的孩子,可以选择舞蹈、运动提高。
开发孩子的多种智能,对他们最大的帮助就是:
培养不同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
与其在8岁后强迫孩子停止所有补课,不如陪他们一起尝试多种兴趣,并在中长期锻炼。
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都大有裨益。
第二,传授学习方法,建立良好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只注重书面上的知识传授,却忽视学习方法的培养。
殊不知,学习方法直接决定一个孩子的学习效率。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差的学习方法则可能导致毫无收获。
那么在8岁这个关键节点,家长就要传授系统的学习方法给孩子。
比如,学会提炼重点、归纳总结、找到解题思路、检验自己的错误等。
这需要家长花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具体来说可以做到:
- 一起预习课文,学会提前阅读、找重点。
-
一起做作业,指导如何遇到不会的题目,去寻找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
检查学过的知识点,考察逻辑关系,补齐知识的漏洞。
当孩子养成独立分析和总结的习惯后,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也会让他们在学习路上更有主见,并乐于探索。
因为掌握方法之后,孩子热爱的不再是被动记忆,而是主动运用。
第三,传授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存的能力
很多家长误以为生活技能可以等到孩子上了初高中再传授,这是个巨大的误区。
其实,8岁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机。
也许孩子掌握的技能还非常初级,但只要得到锻炼,就能在这个年龄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在这个阶段传授以下生活技能:
- 衣食住行的自理能力:穿衣、打扮、简单烹饪、乘车等。
-
生活道德规范:礼貌用语、排队等公德,当一个善良而有原则的人。
-
家务劳动技能:保洁、洗衣、扫地、整理等,培养勤劳品质。
-
金钱观念和使用技巧:辨别真伪、价值计算、省钱花钱等。
-
个人兴趣和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快乐且有成就感。
这些看似点滴的技能,会对孩子未来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当孩子掌握了足够的生活技能,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升,对自己和生活也会更有主见。
一个优秀的孩子,智力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独立思考和自理能力的支撑。
家长若想帮助孩子在10岁后学习自如,8岁前就要打下扎实基础。
我们要抓住8岁这个黄金期,陪伴孩子做该做的事,悉心引导,给孩子一个强劲的学习驱动器。
这样,孩子想不成才都难。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生的可能。
家长最大的使命,就是开发孩子独特的可能性,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家长的悉心启蒙下,勇敢成长,向着光和热奔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