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从小学开始,只陪孩子做这4件事

看过一个视频,里面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产物,父母一心只想让他拿高分,于是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让他学习上了。

小明被迫放弃了所有的兴趣爱好,父母也很少陪他做其它的事情。

小学三年级时,小明就被送去了补课班。

放学后,父母接送他去补课,周末更是被各种辅导班塞得满满的。小明唯一的生活就是家里和补课班两点一线。

到了初中,压力陡增。担心学业回落,父母完全不许小明参加任何课外活动,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小明的生活单调枯燥,也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现在,小明上高中了。他安静内向,不爱说话,成绩也只属中上。父母为他原来单调的学习生活感到后悔,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实,不少父母都陷入了用“陪读”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误区。殊不知,这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其关键是平衡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应试教育。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全面而非部分的成长。

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父母到底应该陪孩子做哪些事情,才能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过分析,我认为父母最大的远见,就是从小学开始,只陪孩子做以下4件事:

第一,陪孩子阅读

阅读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陪着孩子读各类优秀的书籍。

比如,可以从音节书、图画书开始,慢慢过渡到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等,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外补充资料,培养孩子建立兴趣式学习的良好阅读习惯,才是关键。

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捷径。陪孩子阅读,是父母可以赋予孩子一生财富的方式。

第二,陪孩子思考

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例如,听完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父母可以问问他对故事情节的看法,人物性格的看法,培养孩子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

不要急着给出标准答案,而要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聆听孩子的想法,再适当给出引导,这种陪伴更有意义。

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陪孩子思考,其实是在启发他未来的创造力。

第三,陪孩子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父母应该经常陪伴孩子一起运动,寓教于乐。

比如一起骑自行车、跑步、打球、游泳等,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特别是现在文明病十分普遍,孩子天天面对电子产品,父母有必要让他多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

第四,陪孩子体验生活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父母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一些生活实践。

比如,教孩子洗衣做饭,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去超市购物,培养计算计划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务,培养责任心等。

这些琐碎的生活实践,都能让孩子从小积累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父母能只陪孩子做这四件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就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培养兴趣,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

这需要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付出时间与精力,但最终得到的,将会是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以及家庭幸福美满的回报。

以上为小学阶段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做的四件大事,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借鉴。当然,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父母还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独特性。但是这四件事,则适用于每个孩子,希望大家都能重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2111.html

(0)
97889788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