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前有这个表现,说明他可能“缺爱”,做父母的要重视!

睡前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童年必不可少的回忆。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一到睡前,就不想听故事了,避之不及。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有一项针对2000名孩子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孩子在睡前表现出抗拒听故事的情绪。其中,抗拒最强烈的一群体,是那些父母忙于工作、经常外出的家庭。

这说明,缺乏父母陪伴和亲密接触的孩子,更容易在睡前表现出抗拒父母接近的负面情绪。这是他内心“缺爱”的外在表现。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误区需要澄清。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抗拒听睡前故事,是因为不喜欢故事本身或者不喜欢父母念书。其实,这只是表象。

这种情绪抗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日常的亲子陪伴和交流。一个“缺爱”的孩子,无论父母在睡前做什么,都会感到抗拒。因为这份亲密来得太晚,太突兀,让他感到不适应。

研究还发现,在睡前表现出抗拒的孩子,白天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 过度依赖科技产品

这类孩子往往会在一个人的时候,选择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他们渴望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因为生活中缺乏来自父母足够的陪伴。

  1. 不擅长表达自己

因为缺少和父母亲密交流的机会,这类孩子往往不习惯表达内心想法,面对父母也只会回避或敷衍。

  1. 易烦躁易愤怒

睡前的抗拒只是冰山一角,这类孩子在白天也容易焦躁不安,对家人发脾气。

  1. 不主动接近家人

他们回到家后,也不会主动汇报生活,和父母保持距离,不愿过多依赖和接近。

由此可见,睡前抗拒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孩子内心“缺爱”的反映。作为家长,要注意这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代表孩子正处于一个易受伤的阶段。

针对这类孩子,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耐心不要强求

不要因为孩子的抗拒而恼羞成怒,也不要强行向孩子索要亲密。这会让他感到被迫,造成更大的反感。要给孩子时间去适应。

  1. 增加日常亲子时间

经常性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可以是送孩子上学时聊天、做家务时聊天、吃饭时聊天等等。亲密不能仅仅局限在睡前一小段时间内。

  1. 关心生活点滴

父母要主动关心孩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注,这比故事更重要。

  1. 变换方式,增加互动

睡前除了讲故事,还可以一起看图画书、做游戏、回忆生活趣事等,增加互动。

当然,想要治愈孩子内心的“缺爱”,并不能一蹴而就。父母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只要坚持亲子时间的投入,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需,这种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减弱,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阳光开朗。

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离不开父母充足的陪伴与关爱。做父母的,一定要珍惜每一个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刻。因为这是孩子未来一生幸福的基石。

关于睡前故事,其实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亲密的陪伴。当孩子内心被温暖充满,他就会重新接受这份亲密,重新向父母敞开心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2128.html

(0)
97889788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