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联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这一辈子,无非做人与做事,离不开看人与知人。
对待喜欢的人,无需亲密无间,看待讨厌的人,也用不着“掀桌子”。
懂得放下心中的成见,才会看到更美丽而又真实的世界。
《左传》有云:“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诚然如此,百人百态,千人千面。
若人心不同,就永远走不到同一条路上。
《三国演义》中,原本面对曹操一片颓势的刘备,在徐庶投靠后,与曹仁几战几胜,甚至夺下了樊城。
后来,曹操得知了徐庶的存在,也知晓了他的才华,愈发的想要将徐庶收归麾下。
于是便派人将徐庶母亲骗来许昌,并用她的语气招徐庶来投。
自古忠孝难两全,徐庶为人至纯至孝,最终不得不辞别刘备前往了许昌。
母子相见之后方知中了奸计,为了不拖累儿子徐母最终选择了自杀。
悲愤于母亲之死,又感念刘备知遇之恩,自此虽被留在曹营中数十年,但却未出一条计策。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有你的苦楚,他有他的难处,既不同心,不必同路;
你有你的道理,他有他的考量,既不相让,无需强融。
人生海海,聚散离合,皆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正如孟子所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
人这辈子,缺的从来不是朋友,而是一份相熟相知的真情。
人生苦短,精力亦是有限,要与合适的人同行。
遇到烂事躲远,不和小人纠缠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家中,孩子看到自家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快枯萎了,便哭着问父亲:“怎样才能救活它?”
父亲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让它离开就好。”
但是孩子却不舍,每天都坚持给它浇水,扇扇子,遮阳,最终,树还是倒下了。
他感到失落不已,父亲见状,带着孩子拔掉了枯树,种下了花草。
孩子看到了重新生机勃勃的院子,顿时欢欣鼓舞。
或许孩子不会懂得父亲的深意,但你我却不难从中悟到:
人生中诸多糟糕的人与事,有时就像那棵枯掉的树,与之纠缠,就算你再花费精力,也无法改变事情最终的结局。
人这一生,到头来最令人遗憾的莫过于:放弃了需要坚持的,坚持了该放弃的。
走错的路,要及时转弯,烂人烂事,要及时抽身。
世界上最明智的报复,就是对之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
鬼谷子就说: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
人这一生,从来都是君子难遇、小人难缠。
当一个人学会了不纠缠,才是真正的放过了自己。
既放过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放过了情绪和心态。
在心中藏着一把火的日子,必定不会好过。
只有淡然于心,从容于表,看透并包容,才能专注于过好自己的人生。
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
有一对邻居。
一家的老婆婆生病卧在床上,但她透过窗户望向外面,总是认为邻居家很脏,衣服也脏,人也脏。
直到一天,她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就让自己的孩子去问问邻居有没有要洗的衣服。
没过多久,孩子便两手空空的回来了。
并告诉老婆婆,邻居家里十分干净,人是干净的,衣服也干净,就连屋里的各个角落也是干净的。
后来等她病好了,她才真正弄明白,原来,是自己家外面的窗户脏了,透过脏的玻璃,自然看到的一切都是脏的。
当她的孩子将这扇玻璃擦干净后,这位老婆婆发现,天地在她眼中,一片清明,即便是以往让她觉得脏的邻居。
衣冠不正,何以正人。
其实,在你我每一个人的眼中,与外界都隔着一扇这样的玻璃窗。
当我们对一些人感到不喜时,有时不是他们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自己的这扇玻璃窗失了干净。
万千世界,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片树叶,有着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形状。
当我们借自己的主观,凭自己的好恶,去判断哪些人是自己喜欢的,哪些事是自己讨厌的。
反而会让我们日益变得狭隘起来。
正如心理学上说的“晕轮效应”: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将对别人的第一印象扩散至其全身,从而掩盖了他们其他所有美好的一切。
对人,永远不要去计较他们的错误,企求与强迫他们的改变。
过于计较的人,往往过不好这一生。
当我们推开了偏见的大门,放下心中的成见,心灵愈发透彻了,外面的世界就永远都是光明而又美好的。
▽
有一位青年十分迷茫,于是向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请教。
老者问青年:“你觉得是银子重要还是水重要呢?”
青年不假思索道:“肯定是银子啊!”
老者笑着又问:“但倘若你只是一粒种子呢?”
青年方才醒悟。
每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追求也就更不相同。
《菜根谭》上说:“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世事复杂,喧嚣不止,面对这些,只有心宽一寸,路才能愈宽一丈。
当心宽似海,人生便常有风平浪静。
同意的点个“在看”,也请大家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