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
“我们县最近两年修路的钱都不够了,只能尽量疏通下水道,先保证汛期不漫城而过。”李区长摇头叹息地说。
最近几年,类似的消息屡见报端。不少地方政府频频陷入财政困境,县乡基层艰难维持。仅修路整治水利这样的基础支出,都面临巨大压力。
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隐患。仅以县级财政为例,近年来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的县级政府数量超过了30%。这还只是表象,更多的县级财政也在艰难地维持收支平衡。
纵观中国县域经济,上有省市政府分税制度带来的收入减少,下有基层民生和事业发展的持续需求。而县级财政恰处其中,承上启下,左右为难。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县域治理和经济增长。
目前,县级财政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地方治理的“新常态”。这预示着,如果问题得不到根本缓解,地方财政危机或将持续恶化。
二、土地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
导致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何在?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县级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正在快速萎缩。
多年来,土地出让成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以某省S市为例,过去10年土地出让收入一直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5%以上。
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调控和土地资源减少,土地出让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仅S市2021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就比上一年缩水了约30%。其他城市也出现了类似趋势。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却在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医疗和养老保障的财政负担。环境治理、教育投入也需要更多支出。可见,依靠土地财政已然难以为继。
三、县级财政收入结构严重失衡
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只是一个表象。当前中国县级财政面临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是财政收入结构严重失衡,制约了财政可持续发展。
以典型的县级财政结构为例,土地出让收入、政府性基金和上级补助等都是不稳定的收入来源。它们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导致县级财政收支平衡难以维系。
相比之下,稳定的税收收入所占比例偏低,大多不足20%。这使得县级财政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处变不惊的财政,需要稳定的税收作为支撑。
四、支出压力持续增加,基础建设资金不足
与收入减少、结构失衡同时发生的,是县级政府支出压力的持续增加。这同样加剧了财政艰难。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需求提高,县级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教育、医疗、环保、养老等公共服务支出。仅养老金支出,有的县级财政就要负担超过10亿元。这远远超出了财力范围。
与此同时,基础建设投资也面临资金短缺。不少地区的道路、桥梁长期未能维修改造,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这已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五、应对之道:扩张税源,降低支出
面对日益严峻的财政困境,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既扩大财政收入,也控制不合理支出。
扩大税源方面,可通过完善税制,开征适度的财产税、环境税、遗产税等。稳定的税收是财政的立国之本。
控制支出方面,可下放部分上级强制任务,精简机构人员,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还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当然,除应对之策外,地方财政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这需要各级政府通力配合,毅然推进改革,完善财政制度,使地方财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地方财政困难在转型期是正常的财政周期现象。我们有信心通过改革开放,地方财政必将横渡难关,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让我们一同努力,共同迎接地方财政的春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