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格局大了,就能容言、容人、容事

 

一颗开阔的心胸,容得下整个世界,这是成大事之人的必备品质。当一个人的格局大了,就能够容言容人容事,内心强大,处事宽容,活得豁达,人生也会走得顺畅,容易成功。

所谓“容言”,就是能够包容不同意见,不因别人的批评就轻易动怒。古代智者孔子说过:“有教无类。”面对不同言论,我们要抱着包容开明的心态聆听和接纳,甚至主动邀请他人提出不同看法。历史上,很多伟人都善于包容不同意见。

西汉初年,赵衰担任御史大夫,他上谏汉惠帝要勤政爱民,深得民心。有个叫晁错的人,觉得赵衰没资格谏言皇帝,便去告发赵衰。汉惠帝听了大怒,想惩治赵衰和晁错。赵衰不仅没有怨恨晁错,还劝谏皇帝开明善待,赦免了晁错,并表示“臣亦有谏过当诛之罪”。皇帝被赵衰的气度感动,也没有追究,反而更信任赵衰了。

再如唐太宗,也能容忍不同意见。一次群臣在朝会上争论,魏徵提出自己的建议,被来俊臣驳斥。两人争论很激烈,唐太宗没有责怪任何一方,反而笑呵呵地说:“你俩辩得好,皆所益闻。”来俊臣和魏徵对望一笑,也不再争论。

容言的道理在今天同样适用。团队生产力的发挥,需要包容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哪怕观点存在差异,也应互相尊重,聚合不同观点,才能形成更完整的方案。作为领导者,更需要包容异议,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兼收并蓄,这是团队合作的重要素养。

“容人”指包容别人的过错,不计较他人的错误,以宽广的心怀善待他人。历史上,很多仁者都是“容人”的典范。

春秋时期,魏惠王有位大将田开疆,临阵脱逃导致魏国大败。田开疆害怕被惩罚,便诬告大将李悝谋反。魏惠王本已决定处死李悝,李悝进谏说:“我无谋反之心,田开疆只是怕罪,希望陛下宽恕他。”魏惠王感动于李悝的宽容,原谅了田开疆,并没有处罚。

再如宋朝大臣富弼,也能宽以待人。一次,富弼出使高丽,高丽国王接待很不周到,富弼回国后没有揭发国王的过错,反而在高宗面前称赞高丽国王品行仁厚。高丽国王得知后,倍感惭愧,从此对宋朝礼数周全。富弼以德报怨,以宽厚感化对方,体现了“容人”的胸怀。

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同事之间难免会有误会和矛盾,如果每个人都宽以待人,就能化解冲突,团队协作才能高效顺畅。

“容事”讲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从容处之。历史上,很多达观者都能承受大起大落,而不为外物所累。

三国时期,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屡战屡败,身心俱疲。此时蜀汉国内有官员弹劾诸葛亮,诸葛亮却很从容,说:“此彼无益于事,唯负俺之心耳。”他没有计较人品,继续努力完成北伐大业。

唐玄宗年间,李林甫三次被贬官,却能潇洒处之,写下“江南忆,最忆江南”的诗句。正是他心境开阔,才使他在多次贬官流放中,仍能保持从容乐观的心态。

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遭遇不如意之事,做到从容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非常之态度。所有事都会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美国作家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吾心所忧,终不过一场梦。”人生在世,经历的种种无常变化,就像过眼云烟,我们要放宽心胸,不要为跌宕起伏的外境所扰。广大志向,大智大勇,足以应对这人世间的风雨晴阴。

当一个人的格局大了,就能够包容接纳各种不同,能容言容人容事,从容不迫,处变不惊。这种宽广的胸襟,使他不会被外在打击而动摇内心,从而越来越接近大智大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4796.html

(0)
97889788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