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和自卑,往往来源于孩子幼年的生活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养出自信孩子,还是自卑孩子,关键在于父母对以下5件事的态度:
第一件事:成功与失败
成功时的夸奖,失败时的支持,会让孩子养成自信。
我的邻居小宝在数学竞赛中拿了第三名。她妈妈开心地说:“虽然没拿第一,但你已经很棒了,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赞扬充满鼓励,让小宝自信心大增。
相反,有些家长只关注结果,忽视孩子的成长。失败时他们会说“考这么差,别丢人现眼了”。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丧失的自信心。
其实,成败乃兵家常事。我们更需要重视孩子的成长历程,而非仅仅结果。
第二件事:个性与恃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优势,我们要用鼓励取代批评。
邻居小红是个很内向的女孩。她妈妈经常说“你这样太害羞了,多主动一点”。久而久之,小红越来越自卑,不敢表达自己。
其实,害羞并非缺陷。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有自己的个性,妈妈喜欢现在的你”。用接纳代替批评,孩子才能建立自信。
第三件事:主动精神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尝试,而不是完全替他们安排。
我认识一个孩子,爸爸妈妈事事为他安排妥当。做选择时他从不主动思考,只是默认父母决定。这逐渐削弱了他独立思考的自信心。
其实,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哪怕选择不完美,也要表扬孩子主动思考的勇气。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自我决策的自信。
第四件事:包容错误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需要用鼓励取代惩罚。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数学考试没及格,悄悄地在哭。她轻声对女儿说“没关 系,妈妈相信你下次可以的”。这样的鼓励消除了女儿的自卑情绪。
相反,有的家长会严厉批评孩子的错误,这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多自我怀疑。
第五件事:分享困难
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有困难。只有面对和战胜困难,才会成长。
我会和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的困难,让他知道大人也会遇到。告诉他,重要的是态度,而非困难本身。这样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就不会那么自卑和害怕。
其实,自信来源于内心的豁达和坦荡。
作为父母,我们要用鼓励、理解、包容和分享来滋养孩子
给予信任,而不是监管
常年监管孩子的一举一动,会让他觉得被束缚,从而丧失主动权和安全感。相反,给予信任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感受到被尊重。
尊重个性,而不是强求完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孩子,而要用欣赏和鼓励来帮助他发展独特的个性。
重视能力,而不是过分强调用分
考分不是唯一的标准,孩子还有许多技能和特质值得被发现和赞赏。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孩子,让他感受到被重视。
承认不足,而不是一味否定
面对孩子的不足,我们要用鼓励取代否定。承认他人都有不足,重要的是进步的心态。这样孩子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会因此自卑。
提供选择,而不是强制安排
给孩子提供选项让他自己选择,会让他感受到被尊重,找到内在的力量。相反,强制安排一切会让他觉得被剥夺了主动权。
互动交流,而不是单向说教
单向输出观点不能沟通心灵,我们需要和孩子真正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两个主体的互动,而非被动接受教诲,更能唤起孩子的自信。
关注感受,而不只是结果
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感受,会让孩子无法体会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想法,而不只是最终成绩。
转移注意力,而不要强调缺点
面对孩子的缺点,直接强调只会导致自卑。我们可以适时转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在孩子的长处和潜力上。
正面动机,而不是负面动机
用赞美和正面的动机激励孩子,而不是用惩罚或负面情绪来“驱动”。积极的动机来源能推动孩子自信进步。
发现潜能,而不是标签化
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而要发现他们的潜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潜能和期望是激发自信的源泉。
培养孩子的自信,需要家长 infinitude 的耐心和鼓励。但回报是巨大的,它几乎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让我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