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鸡娃,现在竟然每月发3000元让女儿待在家

​今天聊的是我年前探望“老领导”时的经历,给我的冲击实在不小,一直有什么堵在我心里,想说,但又想不明白。

终于过完了这个年,心里很多的想不明白有了模糊的方向,还是决定写下来,和云闺蜜们一起想一想。

01

“你家甜甜呢”

“你家甜甜呢?”

“在家当全职子女~”

这个回答太突然了,以至于我一时都不知道怎么接话。

甜甜,我一位老友/职场长辈A的女儿。我初入职场那年,A已经做到了部门总监。职场上的她雷厉风行,当年可是创造过好几个业内很著名的商业案例。

她特别愿意培养新人,我曾经也受到过她的很多指点,所以她不仅仅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朋友。

那时我还没结婚,但经常会从听她说起女儿的事。她对待女儿的培养,和工作的思路一样,必须全力以赴,做到自己的最好,绝对不能“差不多”就行。

大概是因为本就很好的基因,再加上充裕的物质支持,外加父母的认知和眼界,她的女儿甜甜一直就很优秀,成绩好,还发展了好几个兴趣爱好,经常获奖,是班干部,学生会委员。

一晃我的女儿小D都快10岁了,当我拜访这位老上司时,默认了会从她嘴里听到,甜甜早就海外名校留学归来,成为新一代闯荡大厂的女强人。

当“全职子女”这四个字从A的口中说出时,我是万万没想到的。

带了一辈子人的A,当然看明白了我的一脸惊讶,而且她马上就想到了,高敏感的我下一秒钟,就会因为自己没有压抑住惊讶,而感到自己冒犯了她,立马陷入尴尬和内耗。

于是她非常善意地对我笑了笑,主动打破了僵局,问我是不是很惊讶?你现在是亲子教育博主了,肯定更想不到甜甜会这样吧。

我慌忙的摆手说,我只是第一次听说“全职子女”这个说法,我只知道“全职妈妈”。

这句话说完,我的大脑似乎才能正常运作,是啊,对我来说,全职子女这个词似乎在哪里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放进脑海里。真没想到,会有一天和它迎面相撞。

我看着A,目光坦诚温暖地问:你能给我讲讲,做全职子女的甜甜,平常都需干点什么吗?

02

全职子女

A和我说,全职子女,就是把当好“子女”这件事当作工作啊。

说完这句话,她自己也笑了:“我退休了啊,她呢就是每天陪我做一点我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呢,日常和我聊聊天,套用你们现在说的话,给足情绪价值。”

然后呢?我又一次惊讶,忍不住追问。

什么然后?没有然后啊,我们母女俩就这么搭伙过日子。

甜甜怎么赚钱呢?

把当好“子女”这件事当工作啊,我每个月给她发工资,3000元,其他吃住嘛,就是在家里。她日常喜欢搞点音乐剪辑,也会接点零活。

 

聊天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了。

反倒是A很坦然,她继续和我说,以前不懂,拿职场那一套来对女儿,当时,你们看,甜甜是很优秀,但是这些优秀背后都是有代价的。后来嘛,就反噬了。

她考上大学后,一点动力都没有了。当年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陪着练的钢琴,弹得都得奖了,也一点都不碰了。问她将来的打算,根本不和我聊,你越劝关系越僵。毕业后,找了一份媒体的工作,没多久就跳槽,之后就是两三个月跳槽一次。

 

和她谈职业发展,完全不感兴趣。到后来,我和她同在一个屋檐下,形同陌生人,甚至都像“敌人”一样。

有一次吵得很激烈,甜甜像要“杀人”一样的眼神看着我,对着我吼,从小到大,你对我的关心,还不都是为了满足你这个VP自己的虚荣心吗?你有问过我,是不是喜欢这些吗?你想的不就是大家可以夸你,事业好,家庭教育也好。我现在不用你管了。

气死!真的能被“活活”气死。

我弱弱地问,那后来呢?

后来?能怎么办呢,还是自己女儿啊。换个角度看,你看看现在多好啊,我和女儿每天聊天的内容,一起做的事情,要比我从小到大都多,都深入,都开心啊!

她说完自己都哈哈哈大笑了,接了一句,生就是这样,每件事关键看你们用怎样的视角看待。现在,也蛮好~

那想过接下来吗?我又追着问了一句。

“没想过呢。

以前每次带刚入职新人的时候,我最强调的就是计划性,但我当母亲最失败的一点也是计划性吧。我总觉得,我可以用过来人的经验帮助我女儿计划出一条更’好‘的路线。

结果你也看到了,孩子的发展计划不出来的,每个人的道路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不计划了,就看眼前,今天过好就行了。“

 

因为这段聊天,我没由来的心情低落,美食在面前都不香了。

反倒是A看出了我的情绪变化,还来安慰我,你不要这样啊,我现在已经想得很通了。你说,像我也好,像你也好,当年一路打拼职场,就一定就是好的道路吗?你说,咱们孩子非要怎样怎样,就一定就是好的道路吗?

不瞒你说,我现在幸福感很高的,每天活动充实,孩子也孝顺,也蛮好啊~

那天后来,我们吃饭吃得很开心。期间,A还和我们分享了好几个年轻人的热梗,都是甜甜告诉她的。

03

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一晚,我在回家的地铁上,还特地去查了一下“全职子女”,没想到还真的有这个词条。

 

我承认,自己的第一印象是,“全职子女”就是换了一个说法谈“啃老“。但这个念头刚出,我又否定了自己。

如果说“全职子女”是“啃老”,那么“全职妈妈“是不是也能这么说呢?

当然不能!对吧,全职妈妈是一项辛苦而重要的工作。

那为什么我就那么自然会这样认定“全职子女“是不好的,代表失败的呢?

会不会也是我自己陷入到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了呢?

我顺着这个自我思辨的思路继续往下想,我以前提过,我对小D的教育底线就是不能“啃老”👉 被怼了:现在不鸡娃,等着将来你女儿啃老吧!

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啃老呢?我突然又想起爸爸当年在我离家去北京之前和我说,外面混得不行,家里永远有留给你的一双筷子,这个算不算“啃老”呢?👉我出生在最普通的工薪阶层,爸爸却从小这样富养我

我又继续在想,甜甜这个状态大概率应该就是暂时的吧?休息一段时间,是不是仍然会继续上路呢?

从那一天开始,直到写下这篇文章的此刻,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又想,时不时就从脑海里冒出来,却想不出任何一个确定的答案。

中国年的热闹和团圆,给了我很多很多近距离感受阖家欢乐的机会。

我在自己的妈妈看着小D的笑容中,突然意识到,当我的老朋友,老上司A说起女儿甜甜时,她那一身放松的状态是真实的,相比她当年每天在职场上让我仰望和拼搏的时候,她此刻反倒松弛坦然。

当年她细数女儿的成绩时,眼里的更多的是骄傲,而今她坦然的说,我的女儿甜甜待在家里,领我每月发的3000元钱,陪伴我的时候,她的眼里全都是爱。

如果一定要把曾经事事优秀,处处冒尖的甜甜,考上大学却失去了奋斗的力量这件事,当做教育的失败案例来分析(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不会觉得这是个成功的案例),那我想,甜甜和她的妈妈已经找到了当年做得不够好的症结,而且她们已经朝着更好,更幸福的方向出发了。

 

我突然就明白了,我也好,朋友A也好,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传统教育就是要“努力”,“休息”是羞耻的,放弃努力回家躺平,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得知花样岁月的甜甜竟然在“休息”,我会如此惊讶。

但累了短暂休息一会,需要回家躲一阵子那就回家去,然后再上路,是不是也是一种可以被允许的选择呢?

家不就应该是一个避风港,是一个在需要放慢脚步,甚至想要停下脚步时,随时能回去猫冬的地方么?

那些我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那些我曾经害怕去认真观察和思考的生活方式,在新的这一年里,我想要敞开心胸去拥抱。

抱歉朋友们,分享这个故事,我写不出什么道理,我只是想和你们分享。

我之前一直有说过,看别人的故事,长自己的见识。那我现在还想补充一句,看别人的故事,拓展自己的世界。

别人的道路,别人的人生,终究是别人的。但我们也许可以因为看到了更广阔、更不一样的世界,然后对于自己眼前的人生,眼前的孩子,有了更大的容错率。

2024年,我要做一个敢于慢下来,敢于犯错,敢于把我做了、错了、想过了的一切分享给你们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7540.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