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老周二老早就收拾好行李,高高兴兴地坐上前往儿子家的高铁。能和儿孙们团聚,老周早就等不及了。然而,这一次回家,老周却难掩心中的失望和落寞。
原来,老周的儿子小张身处异地,和妻子在一个不太发达的小城市打拼。小张做着辛苦的体力活,妻子在街边开了一个小店,日子过得拮据辛苦。这次过年,小张一家才收拾出一个破旧的房子让老周居住,生活用品也都朴实简陋。
一进门,老周就发现儿子家的墙皮脱落,家具简陋,地板还有裂缝。 厨房只有个老旧的燃气灶,连个像样的炒菜锅都没有。冰箱里塞着寥寥几样吃食,过年的气氛一点都没有。
第一天晚上,小张做了几个简单的凉菜,就在硬邦邦的旧桌旁吃了个年夜饭。老周心里苦,他的小张何时过得这么拮据了!想起自己辛辛苦苦给儿子攒的学费,现在却等来这种结果,老周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就下来了。
老周心里最过意不去的,是没给儿子过上好日子,导致这家人连过个体面的年都难。老周叹了口气,拍拍儿子的肩膀,劝他要努力挣钱养家。
小张也没想到父亲会这么快就看出自己日子不好过。他知道自己让父母失望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其实,像老周和小张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成年子女外出打拼,父母高高兴兴去探望时,却发现孩子过得艰辛拮据,自己反而生活得比较宽裕。这时候,父母都会感到非常难过和自责。
但其实,孩子过得不如意,父母不用自责,而是要学会接纳现实。毕竟,当代年轻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成长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父母理解和支持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对老周和小张来说,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互相鼓励,共同努力。老周可以多给小张家庭以经济支援,也可以传授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小张也要努力赚钱,让父母看到自己在奋斗,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其实,生活水平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老周不应该因为儿子生活窘迫就觉得他不行,也不要因为自己生活好一些就高人一等。最重要的是家人互相关心,共渡难关,这才是幸福。
过年期间,老周就主动承担了很多家务活,也时常与儿媳聊天宽慰她。老周还预定了一家本地的饭店,让全家团聚享受了一次丰盛的年夜饭。虽然生活简朴,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小张也开心了许多。
过年回家,发现子女生活拮据,很多老人都会有和老周相似的感受。但其实,我们要从更宽阔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
第一,今非昔比,子女生活水平不如父母,是时代的必然。
许多老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的,那个时代虽然生活拮据,但铁饭碗稳定,基本没有职业竞争的压力。而如今子女成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更丰富,但就业压力、生活费用也更大,青年人很难短时间内达到父母那个年代的生活水准。
且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和落后地区差距巨大。像老周儿子在小城市打工就是典型例子。所以子女生活如此艰苦,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时代和发展不平衡所致。老人要客观认识这一点。
第二,生活质量不是只看物质。
父母那个年代,物质短缺,但人际关系纯朴,人们更珍惜感情。而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青年人生活压力巨大,精神空虚感也随之增强。
所以,衡量生活质量不能仅看物质层面。反过来,父母生活富足,但身体机能衰退,也会感到空虚和孤独。实际上,青年人生活虽艰辛,但正值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精神世界更丰富。这也是老年人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三,面对子女生活困苦,父母必须敞开心扉。
父母这一代重视物质积累,所以当发现子女生活困难时自责情绪强烈。这种心理准备不足也导致难以接受子女生活差强人意的现实。
其实,当子女在外艰辛奋斗,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支持和鼓励,因为不容易并不是子女的错。而自责和否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彼此关系生疏。父母需要开放心态,和子女加强沟通,理解子女当下的处境。
第四,退休父母也要找到人生意义。
老年人失去工作后,精神生活较为空虚,所以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子女身上,这也容易导致代际误解。
其实,父母退休后还可以积极寻找人生意义,例如参与志愿活动,传递生活经验,陪伴孙子女成长等,都会让生活更丰富。如果老年人生活充实,就不会过分介入子女的生活,关系也会更和睦。
综上所述,当发现子女生活不如意时,父母不应自责,也不应否定子女。要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子女艰难的处境,给予支持和鼓励,才能维系好这段跨代关系,共度时艰。同时,老年人也要注重自身精神生活,这样才能达到世代和谐共生的局面。
春节结束前,老周已经释怀了。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能和家人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老周相信儿子会努力改善生活的,作为父亲,给予鼓励和支持就已经足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