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这3个错误,希望你没有犯

夏天的时候,我去看望一对老伯伯老奶奶。两位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行动不便,只能依靠拐杖勉强站立和移动。他们独居在一套老旧的两居室里,家里陈设简陋,墙皮脱落,电扇吱吱呀呀地转动,徒增炎热感。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对老两口走到人生最后一段路,应该过上舒心惬意的生活,而不是继续操劳和承受艰辛。

“您们就两人住这里吗?儿女都不回来照顾您们吗?”我忍不住问。

老伯伯叹了口气:“就我们两个人住。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看我们一次就不错了,也不打电话问候,更别说照顾我们了。我们的生活全靠救济和邻里偶尔的帮忙支撑。”

老奶奶扶着腰坐下,脸上尽是疲惫:“儿子才40多岁,我们这把老骨头都快散了,他却只顾自己,也不知道回来看看我们。他现在挣的钱比我们过去一辈子挣的都多,可我们这些年扶着他长大的恩情也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听了不禁黯然神伤。一个人走到中年,竟然连老迈多病的父母也不顾,这对老人晚年除了孤独,还要承受被遗弃的痛苦,实在令人心酸。

其实,像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们看到,很多老人在年迈体弱的时候,却得不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甚至被遗弃在医院或养老院。这些子女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愿意履行作为人子女对父母的责任。

面对这些不孝顺不懂心疼老人的子女,我们往往扼腕叹息,痛心疾首。但其实,当我们站在子女的角度深入思考,多半会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源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的一些错误。

错误一:关系淡漠,未建立深厚感情

张先生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他经常对学生说:“你要时时刻刻想起父母养育之恩,尽一生之力回报父母。” 但是,张先生的女儿却很少回家看他,过年过节也不尽孝道。

有一次,一位张先生的学生私下里问他:“老师,您对我们说的这些,您的女儿为什么不做呢?”

张先生沉默了,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工作中忙碌,回到家就看报纸或电视,很少与女儿交流。女儿需要帮助或关心时,他要么不理会,要么急躁应对,从未真正进入女儿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两人的父女关系淡如水,女儿对他并没有特别的感情依恋。

其实,关系的熏陶需要日积月累。如果父母与孩子建立不了亲密关系,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就是虚无的,不会有真正的依恋与感恩。孩子为什么要特别孝顺父母?如果两者之间没有特殊的羁绊,孩子将父母视同外人也毫不奇怪。

错误二:管束过度,剥夺自主权

小芳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她小时候父母就发现她的绘画天赋,于是悉心栽培,送她上各种绘画班,督促她不断练习。到了中学,父母直接要求小芳放弃其他学科,全部时间都用来学画。小芳被迫中途退学,进入专门的艺术学校学习。

小芳的父母一心想把她培养成大画家,为此不惜投入大量精力物力。但是,小芳成年后却放弃了绘画,毅然出国留学,学习了一门与艺术完全无关的专业,过上了与父母期待南辕北辙的生活。

其实,小芳从未真正喜欢过绘画,那完全是父母的期望。她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无法过有意义的生活,仅仅是父母梦想的工具和实现者。等她终于有能力自主选择时,她毫不犹豫抛弃了父母的期望,因为那实在令她感到痛苦和绝望。

父母过度控制孩子,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是很可怕的事情。它扼杀孩子成长为独立人格的可能性,让孩子无法拥有自我。当孩子终于有能力争取自我时,他们必然会毫不留情抛弃父母,因为父母的存在只意味着过度控制与夺走自由。

错误三:视孩子为养老工具

阿杰是一位出生在70年代的独生子,父母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他的成长中。他上学的各项费用,父母都不惜工资去满足,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出色的社会精英。阿杰不负父母期待,高考进入了一所顶级大学,后来也在事业上一帆风顺。

但是,阿杰的父母觉得这些还不够。他们要求阿杰每月拿出大部分收入给他们存活,还要承诺以后会全权负责赡养他们。阿杰深感压力,但又无法对老人开口。心理的苦痛日益增长。

其实,很多父母视子女为养老工具,这已经严重扭曲了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关爱,而不是功利的基础上。否则,子女只会感到被利用和工具化,很难对父母产生真挚的感情。

当父母面临老去,孩子成人立业之际,更需要放下功利心理,让子女自主选择以什么方式回报父母,而不是强制要求或言语暗示。只有当子女自发自愿地回报时,他们才会内心感恩,并主动照顾父母。

其实,任何孩子生下来都是善良无瑕的。之所以出现“不孝”的举动,多数源于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种种失误。

那么父母如何避免踩进这些坑里,养育懂感恩、孝顺父母的孩子呢?我认为以下3点很重要:

  1. 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而不仅是责任关系。花时间与孩子亲近,关心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内心需要,成为孩子心目中可依靠和支持的对象。
  2. 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自主成长,给孩子足够自由去探索和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是强加期待和要求。
  3. 让孩子自主选择如何回报父母,而不是视子女为养老工具。与子女建立平等关系,而不是基于权威和需求的关系。

其实,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付出时间和心血,与孩子建立深厚羁绊。当孩子自主选择回报父母时,也会带来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这需要长期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仍来得及弥补和纠正,让晚年生活充满家人的陪伴和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37694.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