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自从小孙子出生,就去儿子家帮忙照看孙子了,可失落与心酸却与日倍增。
儿子和儿媳平时工作忙,儿媳妇休完产假,两口子就很少亲自操劳孩子的琐事了,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是大姨在操心。
大姨自认为是个称职的奶奶,几乎将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投入在了小孙子的成长上。
每天不仅操劳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陪孩子玩,还重视孩子的教育,带孩子去游泳,接送孩子去幼儿园,每天都无微不至、用心地照顾孙子。
可大姨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用心呵护孙子,无论多么宠溺孙子,最终孙子还是与他父母的关系最亲密、最牢固。
孙子小点的时候,他爸爸妈妈一下班,孙子就往他妈妈的怀里钻,要跟他爸爸玩,根本不让大姨抱。
长大点了,语言里经常充满着对爸爸妈妈的敬爱。
跟别的小朋友吹牛,说他妈妈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妈妈。
平时有啥好吃的,孙子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给妈妈留着吃,要是大姨故意逗他,要着吃,孩子会严肃地告诉大姨,这是给我妈妈留的。
过年或生日收到了红包,孙子转身就将所有红包给了他妈妈,一个也不会给大姨留。
有的奶奶可能跟我大姨的心情一样,看着从小养大的孙子长大了跟自己的父母亲近,与自己越来越疏远,难免会心生苦涩。
其实,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长大了却跟父母亲,不是孩子不孝顺,而是有原因的。
一、孩子与妈妈亲近是天性
孩子是妈妈生的,不是奶奶生的。
从妈妈怀上孩子那一刻起,孩子与妈妈就成为了一体。
妈妈孕期的饮食,会影响胎儿的营养,妈妈的情绪,会影响胎儿的情绪……
胎儿在肚子里时,就能分辨出妈妈的心跳和声音。
等孩子出生后,他要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喝奶,感受着妈妈的温度和气味。
因为与妈妈亲近是孩子自然的天性,所以,孩子最好的第一照料者应该是妈妈。
当孩子长到半岁左右,很多妈妈休完产假要去上班了,这时候奶奶带得多,他也会跟奶奶建立依恋,亲近奶奶。
如果爸爸妈妈一直参与孩子的成长,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了依恋关系。
孩子长大后,有了自主意识,会对家庭角色有更全面的认知和定位:
爷爷奶奶是爸爸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我的爸爸妈妈,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不是爷爷奶奶的孩子。
妈妈爸爸就排在了孩子心中的首位。
虽然爷爷奶奶在孩子心中的排序和重要性不及父母,但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有着无可替代的非常重性。
二、孩子与父母代沟更小
通常来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会比与爷爷奶奶间的代沟小。
父母生孩子时才二三十岁,正是年轻的时候,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触和接受都会比爷爷奶奶强。
并且,年轻的父母正处在时代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他们也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和改变。
这会让父母与孩子拥有更多相同的话题、活动和爱好,让孩子感到父母更理解、懂自己。
而爷爷奶奶与孙辈之间差了几十年,老人的观念、行为很难改变,对于时代的变化,很多老人也难以追上步伐。
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老人只要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给孩子买点好吃的,买点玩具,孩子就会非常喜欢。
可随孩子的长大,除了物质的满足,还有其它的追求。
如果爷爷奶奶还像小时候那样,整天翻来覆去地问孩子吃什么,要听话,孩子也会觉得无聊,也就不愿多跟老人聊天、相处了。
三、孩子的成长需要规矩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安全感来自确定性。
有的老人在照顾孙辈时会没有原则地宠溺。
并且,老人年龄大了,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感了。
当带孙辈时,他们会希望通过疏远孙辈与父母的关系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或通过替代孙辈做事来获得依赖和肯定,确定自己的价值。
尤其是与儿媳妇的特殊关系,有些奶奶只想做宠爱孩子的好奶奶。
“妈妈不要你了,奶奶要你!”
“你再不听话,等下你妈打你!”
“你妈不让你吃,以后奶奶给你买!”
“你别动,奶奶喂你!”
……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些界限,需要发展自我,父母给孩子立规矩,放手让孩子成长,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满足感。
因此,自身发展的需要,孩子会更愿意跟爸爸妈妈呆在一起。
总之,老人带大的孙辈,长大后还是跟父母亲近,说明父母没有缺席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直保持着依恋关系。
作为老人也要明白,孩子与爸爸妈妈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心里与自己的父母最为亲密,这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把心态放宽些,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要知道,您带孙辈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孙辈的孝顺,而是为儿女分担生活压力啊。儿女们孝顺,才是比什么都强的事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