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
诚然如此,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尤其是退休后的我们,远离了职场,传下了责任,回归了家庭,这才开始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人老了,要多为自己的考虑。
往后的日子里,最好的活法,不是聚会,不是跳舞,不是串门,而是以下这三点。
不合群,活得明白
元朝时期,马致远出生于一个颇为殷实的家,因此从小便读书识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但由于当时科举不受重视,马致远一直寻不到出路。
为此,他放下脸来,整日写诗词恭维,与达官贵人厮混,因此谋得了一个小吏的职位。
但小吏不仅收入低微,前途更是渺茫,为了排解心中的忧郁,他转道加入了以关汉卿为首玉京书会。
就这般碌碌为为到近五十岁时,他幡然醒悟,这一生,若一直在人群中折腾,终究就只能浑浑噩噩的度过。
于是他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官职,退出了原来的圈子,归隐了山林。
“名利竭,是非绝”,年迈的马致远,住在一栋简陋的房屋中,不问红尘,不谈名利,看看书,写写曲,最终却成就了自己元曲四大家的名声,获得了他上半生求而不得名利。
俗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年轻时,迫于生活的压力,我们不得不装出合群的样子,主动地去挤入某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但越合群,越失望,别人的尺,终究衡量不了自己的生活。
正所谓:“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人。”
所以退休后,不妨舍去不喜欢的应酬,不取悦谁,也不要谁取悦自己。
谁家有困难,那就搭把手,但是不求回报,也不加入繁琐的礼尚往来。
回归自己的生活,照顾身边的家人,请相信,越是拥有独处的底气,越是能活得开心、明白、和省心。
不争辩,稳住情绪
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有一次在国外举办画展时,现场画了一副牡丹图。
在将要收笔时,他用嘴含了一口清水,随后均匀的喷在创作的牡丹图上。
在场的许多人都认为,牡丹图经过这一神来之笔的“加工”,反而更加灵动鲜活。
可正当人们准备拍手叫好时,人群中却有一大汉质问道:“原以为的高超画技,原来不过是口吐茶水,这未免也太过可笑!”
见此情形,所有人都想看张大千会如何解释,可是他却只是笑了笑,整理完画布便离开了。
事后有人询问缘由,张大千平静地说:“倘若他真对国画感兴趣,自会知晓这是绘画的一种技巧。
如若他没兴趣,那在争辩又有什么意义呢?最终受伤的也会是自己。”
不语是成长,不争是智慧。
总争是非曲直,高低输赢,只会给自己添堵,让生活越辩越糟。
老子有言:“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所以到了一定年龄,避开纷扰,学会不比不理不解释。
晚年的幸福,只取决于你能将多少事放下,把多少事看轻。
正所谓:“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将自己的内心安顿好了,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不委屈,过好自己
小说《人世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冯玥和周楠是一对明面上的表兄妹。
其中冯玥是周蓉的女儿,周楠是弟弟周秉君的的儿子。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之后更是渐渐暗生情愫。
但由于表面上的血缘关系,两人始终无法跨出这一步。
周蓉知道周楠不是弟弟周秉昆的亲生儿子,于是便找到弟媳郑娟,想要说服郑娟同意二人在一起。
但郑娟知晓来意后,却果断拒绝,因为她不想再提起自己曾被强暴的往事。
周蓉再一次劝道:“为了陈年旧事,不值得耽误两个孩子的一生。”
郑娟却反驳道:“孩子的一生是一生,我们的一生就不是一生?”
孩子,是父母毕生的牵挂。
所以许多父母短短几十栽的人生,有大半都在为子女忧虑。
怕孩子压力太大,劳心劳力买了房子;
怕孩子分身乏术,任劳任怨做起保姆。
但人生只有一次,退休后,也该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多关心自己的喜怒哀乐,多照顾自己的酸甜苦咸。
存一点钱,留下一些空闲的时间,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做一些喜欢的事。
古语曾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多一点,这样才能身体舒适,精神充盈,优雅从容的老去。
▽
贾平凹五十岁时说道:“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到了一定年纪,不妨也学着往回“收”,将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
不合群,整理好自己的圈子,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留给自己,;
不争辩,把握好自己的节奏,稳住自己的身心;
不委屈,子女的事可以去管但不全管,可以帮忙但不扶持一生。
身上的事少了,心里的愁没了;脸上的笑自然就更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