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朋友家做客,无意中看到了她儿子的成绩单。原本成绩中上的他,这次竟然只拿了年级倒数第三名。
“他怎么突然变懒了?”我诧异地问道。
朋友叹了口气,说这孩子是催熟的瓜,整天沉迷在手机和电脑上,经常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白天上课就头昏脑涨,功课一个比一个差。
我隐约记得,这孩子平时还经常在社交软件晒自己的各种夸张消费。为了打游戏,他竟然找同学“零花钱组团”,疯狂给游戏充值买皮肤。
“我劝他也没用,他总是以‘及时行乐’为理由,说人活一世,就该开开心心地过。”朋友无奈地说。
其实,我身边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表妹的孩子天天追星;隔壁老王的儿子整天泡在快餐店和网吧;还有一些初中生,放学后不是回家写作业,而是跑去KTV开黑打游戏通宵达旦……
他们虽然属于不同年龄段,喜欢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沉迷于各种娱乐消遣,不愿学习,不思进取。
这样的现象,似乎正在逐步成为一种“潮流”。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6岁至17岁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时间较长,平均每天超过2个小时。而在电子游戏方面,据新浪微博2021年发布的超话报告显示,打游戏和看游戏直播已经成为当前最热超话话题。
可见,“及时行乐”不仅成为许多青少年的人生信条,也正在蚕食他们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时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一些专家的分析。
1信仰缺失,缺乏远大理想
心理学家彭凯平认为,当下很多年轻一代缺乏远大理想和信仰。他们不清楚人生的意义所在,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这种混沌状态下,他们很容易被各种低层次的刺激吸引,用娱乐消费来填补精神空虚。
2抗压能力差,遇事逃避现实
教育学专家陆杰华指出,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挫折经历,抗压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他们往往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他们会养成逃避现实,寻求低层次快乐的消极态度。
3缺乏内驱力,丧失自我管理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楠认为,不少孩子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也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父母过分娇惯和宠溺让他们养成依赖心理,也不会要求自己克服诱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这导致他们容易沉溺于娱乐消费中,而推脱学习和责任。
可见,“及时行乐”并非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它既源于当下社会环境的变迁,也与家庭教育方法有关。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避免这种“即时行乐”的消极生活方式呢?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 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要把孩子宠坏,而要适当给他们一些挑战,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
- 给孩子正能量的引导,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人生价值不在于享乐,而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
- 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学会主动规划生活,提高自驱力。不要用娱乐消费取悦孩子,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技巧,体会知识带来的乐趣。
- 家长要以身作则,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如果家长自己都过着浮躁的生活,孩子又何从学会养成正确认知。
- 注意家庭教育方法,不能一味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要平等交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 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掌控孩子上网时间,预防沉迷游戏。上网需有时间限制,且不影响学习生活。
- 关注孩子的同伴圈子,让孩子有正面的环境熏陶。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孩子认识有正能量的朋友。
“及时行乐”其实也蕴含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成为人生的主旋律。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生活的乐趣,避免他们沉沦,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朋友,我们来聊聊你家的孩子吧。孩子现在最大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觉得该如何引导他们平衡生活和学习,让快乐的孩子也能成长为有理想的孩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