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朋友家做客,聊到了她初中阶段的孩子小明。朋友一声叹息,说小明简直是“废”了。
原来,小明放暑假后就迷上了手机游戏,经常熬夜玩到天亮。白天起不来上补习班,晚上也懒得做作业,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
朋友开始时并不管教,心想玩一两天也无妨。但随后小明的游戏瘾越来越重,成绩一落千丈,已经完全不把学业放在眼里。
“我都说小明没出息了,他怎么就一点都听不进去呢?”朋友愁眉苦脸地说。
其实,这件事并不难理解。想想我们大人自己,也经常会在娱乐中无法自拔,明知要工作却还是忍不住刷剧、看小说。这就是人之常情。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5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2亿。在这么大的用户群体背后,小明这样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许多家长总喜欢以“快乐教育”的名义放任孩子,殊不知这恰恰是在毁掉孩子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及时行乐正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孩子的小圈子不再单纯。在同伴压力和暗示下,孩子也会随波逐流,参与各种攀比消费。
第二,外界环境诱惑太多。算法推荐等让孩子轻而易举获取感兴趣的内容,很难独善其身。
第三,家庭环境过于宽松。父母自身娱乐时间过长,也容易形成负面示范效应。
这就像TED演讲中分析的那样,因为缺乏关心和引导,孩子只能从娱乐中找寻慰藉。
但所有娱乐都有一个价格。玩乐虽能带来瞬间快感,却换不来知识和技能,最终只会毁掉孩子的前程。
要引导孩子走出娱乐沼泽,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启发孩子追求更高级的快乐。让他体会到思考、坚持后的更持久快乐。
第二,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与孩子一起定计划、练习自律,养成好习惯。
第三,提供高质量陪伴,丰富生活趣味。共读、运动、探索,让孩子不再缺少陪伴。
学者储殷曾说过:“快乐教育只能快乐几年,最后还是要付出代价。”
的确,容易取得的快乐终将变成痛苦的根源。而教育和成长,本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放任孩子随心所欲。适当施加适度压力,才能让孩子绽放潜力。
我相信只要引导得当,孩子们一定能戒掉娱乐的毒瘾,让人生之旅充满积极的意义。
然而,现实中,依然有太多的孩子成为了“及时行乐”的奴隶。下面我想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进一步剖析这个问题:
案例一:高中生小王沉迷游戏
小王是一名高二学生,成绩原本比较中上。但自从寒假开始,他就迷上了各种手游。上学时趴着课桌玩,下课后也立刻掏出手机;放学回家也不做作业,直到深夜才睡觉。
有一次老师发现了小王在课堂玩手机,斥责了他几句。回家后小王对妈妈撒娇说:“老师太不可理喻了,玩会儿游戏怎么了,现在不是提倡快乐教育吗?”
小王妈妈原本对他很宠爱,听他这么说,也觉得老师矫枉过正。结果就是小王的游戏时间越来越长,成绩直线下滑。
案例二:初中生小红手机成瘾
小红是个平时成绩中等的初二学生。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她就几乎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刷抖音和其他社交软件上。
有一次,小红跟几个朋友出去玩,被朋友的自拍美照刺激到了。第二天她就跑去买了一堆新衣服和护肤品,非要也学着拍出同样水准的照片不可。
小红的妈妈原先对女儿的手机使用时间没太多限制,直到有一天收到学校通知,说小红在课堂玩手机被老师收走。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案例三:留守儿童李磊的故事
李磊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他被姨妈收养。每月父母会汇钱给他生活费。
然而李磊却很少用这些钱买需要的东西,而是都花在了游戏上。他经常跟网友奔现,出去吃吃喝喝玩耍。
journalist @小木曾采访过李磊。当问到钱的用途时,李磊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人活着不就是图个开心吗,钱就是用来享受的。”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种“及时行乐”的思维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孩子。
他们不再把学业和成长当回事,也不理会父母与老师的劝导,整天沉浸在虚拟游戏和社交世界中无法自拔。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孩子的小圈子不再单纯
现在的孩子,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纯真。他们很早就会接触到大人世界的各种信息,也会受到小圈子中的不良影响。
比如,小红想拍出漂亮照片加入朋友圈,其实是来自同伴压力的暗示;李磊把钱花在游戏上,也是同学们的普遍做法。
我们不能再以传统观念来要求孩子,而是要正视他们正在变化的小圈子环境。
- 外界环境诱惑太多
如今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浪潮中,各种算法推荐和精准营销无所不在。这让孩子很容易接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却很难独善其身。
根据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已突破10亿,其中不乏儿童青少年。这种算法驱动的内容,极易让人上瘾。
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离开手机游戏,而应设法引导他们提高鉴别力,学会过滤信息。
- 家庭环境过于宽松
现在的家庭条件普遍好转,父母也喜欢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环境。比如小王妈妈,也觉得游戏无妨。
但父母自己是否以身作则也很关键。如果父母过于娱乐化,孩子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也会错把娱乐当成生活的主体。
所以,改变家庭环境和父母自身观念同样重要。
- 缺乏关心和引导
许多留守孩子像李磊一样,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互动和引导,最后只能从虚假的网络世界中寻求慰藉。
其实,孩子迷恋虚拟世界,也是出于对关心和陪伴的需求。如果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也有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
- 被动学习,主动娱乐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现在的孩子被动完成教育任务,却主动投入娱乐活动。
比如,小明不愿意去补习班,但会熬夜玩游戏;小红不愿意做作业,却会拍照发朋友圈。
这反映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导致他们通过娱乐寻求刺激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走出“及时行乐”的泥潭:
-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首先,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和娱乐都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
可以教孩子制定每天和每周的时间表,区分学习娱乐的时间比例,逐步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监督孩子遵守时间表,陪伴他们一起生活在时间的框架中。
- 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其次,应该培养孩子辨别信息和娱乐的能力,学会做出正确选择。
可以从较小的事项开始,让孩子权衡利弊作出决定。逐渐加大决策的影响,培养选择能力。
同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给予适当指导,而不是直接替他们选择。
- 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
另外,还要训练孩子控制自己的意志力。适当让孩子进行一些难以坚持的活动,来锻炼意志。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体会到自律的氛围。
- 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最后,还要让孩子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体验,不再局限于网络虚拟世界。
可以陪伴孩子共读、运动、探索各种兴趣爱好,开拓视野。还可以适当让孩子进行公益活动,接触不同的人和事。
通过种种方法,相信孩子终将走出娱乐的迷途,重新拾起学习和成长的旅程。当然,这需要家长付出时间参与其中,而不仅是言语上的劝导。
我相信,只要家长和孩子能以新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终将找到解决的办法。不要被“快乐教育”迷惑,也不要因一次失败就丧失信心。请记住,孩子还那么年轻,失败永远不是结束,只是新的开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