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快上高三了,可这孩子一点主动性都没有,要不是我天天盯着,作业都不一定写完,更别说复习了。我已经累得拿他没辙了,真想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自驱力,不需要家长老是逼着逼着的。”
这是李阿姨最近在家长群里的发言。对此,一位经历“逆袭”的中年母亲林女士回复说:“我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后来我尝试把孩子当成客人,让他自己承担后果,然后他的自驱力竟然爆发了。”
把孩子当客人,这一听似反传统的教育方式,却的确在不少家庭取得了效果。它到底是如何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呢?
典型案例1:失去“服务”,儿子主动承担
林女士有个十几岁的儿子叫杰克,平时上学回家,林女士都会把洗好的衣服放在床上,然后热一碗饭等他回来。
后来林女士忙于工作,渐渐顾不上这些家务事。她想了想,决定“当客人”——不再帮杰克收拾房间、洗衣服和准备晚饭。
起初杰克不太习惯,衣服脏了就丢在一旁,饿了就打游戏打发时间。
两天后,他发现生活糟糕透顶了,衣服没得穿,饭也没得吃。于是主动找妈妈商量,表示自己可以负责洗衣做饭,但希望妈妈能指导。
从此杰克就成了“自驱小能手”,甚至会主动打扫卫生。他不需要林女士再天天安排,自己就能活得有条不紊。
典型案例2:承担代价,女儿自觉学习
林女士的女儿嘉嘉平时学习也需要林女士不停督促。林女士还报了补习班,但嘉嘉不喜欢,经常逃课。
后来林女士决定改变策略——她告诉嘉嘉,补习费已经付了,如果不去就浪费;考试如果成绩下降,重新补课的费用也需自己承担。
果然,在承担后果的压力下,嘉嘉变得比较自觉。虽然还是不喜欢补习,但知道不能逃课,也会认真复习来保住成绩。
林女士说,把孩子当“客人”的关键在于——
不再替他们服务,让他们自己承担生活责任;
也不再包庇监督,由他们自己承担学习和行为的后果。
这激发了孩子内在的自驱力,而不是一味依赖家长。
专家分析:把孩子当“客人”的启示
对林女士“逆袭”的教育方式,教育专家李琳做了进一步分析:
首先,这种方式让孩子承担了自理和学习的责任。失去家长“服务”,他们被迫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驱力。
其次,这种方式实则是给了孩子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生活,但必需承担后果。这增强了主动性和责任感。
最后,这种方式 respekt 了孩子是独立个体的事实。给孩子自主权,让他们在“家长陪伴”下成长,而不是依赖父母。
但李琳老师也强调,在执行上,家长仍需积极陪伴和关心孩子,才能让这种“把孩子当客人”的方式成功。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陪伴措施:
1.给孩子提供生活自理和学习的指导,不要一概放手。
2.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3.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如果能合理“把孩子当客人”,父母既赋予孩子自主权,也给予适度关心,这无疑能让孩子的内驱力得到最好培养。
人生路漫长,我们都需要动力支撑自己前行。
而这动力,来自内心的成长,而非外力的驱使。
做父母的,让我们陪伴孩子自觉成长,
用理解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
那样,孩子才能快乐而自信地迈向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