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退休的一天,退休之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忧无虑地享受晚年生活。但是,退休后的生活还是需要金钱来维持的。如果退休金太少,无法保障基本生活,那退休生活就会变得艰难。
最近,就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母亲领取退休金后的惨状,让我们看到了退休金计算的残酷现实。
网友介绍,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55岁,按照规定可以退休了。母亲原本一直期待着退休后能够解脱,过上闲暇自在的生活。她从高中毕业开始就一直工作到现在,为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还一直坚持缴纳社保费用。
母亲的工作经历比较坎坷,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她先后在多个工厂做过工人,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去餐馆洗碗和酒店做服务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母亲每月还是会交足社保费。
这样辛勤工作了26年,母亲终于按时退休了。她激动地等待着第一笔退休金的到账,想象着报酬不菲的退休生活。但是,当她看到账户里的数字时却傻眼了——首月退休金只有1786元!
这个数额与母亲多年来的预期差距太大了。她交了26年社保,即便选择的是最低缴费档,但也不应该只有这么点钱。母亲直接瘫坐在地上痛哭,她实在无法相信,自己的退休生活竟然会这么困难。
其实,根据社保部门的规定,每月退休金的计算是根据个人的缴费年限、每月缴费基数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导致母亲的退休金偏低:
- 母亲选择的是最低缴费档次
由于多年来收入不高,母亲选择了最低的缴费档次,每月仅交几百块钱的社保费。这导致了缴费基数偏低,直接影响到退休后的待遇。
- 工作变动频繁,缴费年限不足
母亲的工作经历比较复杂,经常因为身体等原因跳槽或失业,这导致她的缴费年限无法达到最高标准。按照社保规定,缴费年限每少1年,退休金就要相应减少。
- 工资增长缓慢,缴费基数增长有限
这些年虽然工资略有上涨,但涨幅较小。而社保费是按月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所以母亲每月的缴费基数增长非常有限,也导致退休后权益偏低。
其实,我的母亲并不是个例。现在很多工薪阶层在退休后都会面临领取的退休金与预期差别巨大的问题。作为子女,我也在反思自己未来的退休养老之路。
经过这个事件,我意识到要提早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而不要期望只依靠社保就能满足需求。具体来说,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提高社保缴费档次,确保缴费基数合理
我会选择轻度高于 myself的缴费档次,确保每月缴费基数不会偏低,为将来的退休金提供保障。
- 留意工作变动,保证缴费年限积累
会重点留意自己的工作稳定性,减少无谓的跳槽。如果真的需要换工作,也会优先选择能够连续缴费年限的单位。
- 适当投资,增加退休收入来源
会定期购买一些商业养老保险等,以补充社保的不足。同时也会适度进行股票基金等投资,为退休储备多种收入来源。
- 节省开支,养成简朴生活习惯
提早适应简单的生活,养成节俭习惯。退休后就能轻松适应收入减少的生活,不会造成巨大落差感。
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好以上准备,自己的退休生活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年轻人的重视,主动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规划,享受美好的晚年时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