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铁回家的途中,我看到一个小男孩的一举一动,让他从开心讨论变成沉默寡言,终于愤怒地走开,这一幕令我倍感痛惜。
我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很多孩子自卑的来源——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穷气的家庭,往往会不自觉压抑孩子内心的富足感。
男孩热情地分享,被父亲一句话扑灭
一上车,这个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就开始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先是走到乘务员旁边,红着脸认真询问列车的型号、速度等问题。乘务员姐姐也很耐心地解释给他听。
男孩听完后开心地说:“原来如此,这次坐新型的G字头高铁,最高可以开到350公里每小时,好厉害啊!”
接着,他又兴奋地和旁边的叔叔讨论起高铁的种类、车厢的构造等,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透着快乐的光芒。
这时,他的父亲走过来,不耐烦地说:“又胡扯什么呢,好好坐着别瞎嚷嚷。”
男孩的笑容黯淡下来,嘟囔了句:“我就是和人家聊聊嘛……”就安静地回到位置上。
父亲的一句话就这样打压了男孩的好奇心和热情。
玩手机也招来批评,男孩的脸上失去笑容
过了一会儿,男孩从背包里拿出手机,开始玩一款看上去很简单的小游戏。
他一边玩,一边跟父亲解释:“这个游戏叫消灭入侵者,通过控制不同兵种来保卫城堡,很好玩的!”
父亲皱眉说:“就知道玩游戏,把智商都让你玩傻了!”
男孩嘟囔:“才不会啦,这个也需要策略的……”声音已经小了很多。
他继续玩了一会游戏,但很快就再无心思。关掉手机,望着窗外发起了呆。
刚才还洋溢着热情和笑容的男孩,此刻脸上已经失去了任何表情。
父亲“好心”的规劝让男孩的内心富足感荡然无存。
爆发焦躁的情绪,男孩选择离开
过了一会,男孩从背包里拿出一袋零食,正要打开,父亲又开始说教:
“怎么老吃零食,小心长不高!”
男孩瞪大了眼睛,脸涨得通红:
“那叫补充能量!再说了,HEIGHT是基因决定的,和吃零食有什么关系!”
说完,他气呼呼地站起来,提着小背包走到其他空位去了。
我看得出他强忍着眼泪的样子,真心觉得难过。
原本开朗阳光的孩子,在父亲频繁的批评唠叨下,逐渐变得情绪化和抗拒。这波及的,是他对自己和生活的看法。
这就是我见证的——一个孩子自信的逐步崩塌。
批评和控制扼杀孩子内在的丰富性
这让我想到,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分的规矩和批评,其实扼杀了孩子内在的丰富性。
孩子本能地对周围的一切抱有好奇,他们的大脑也需要大量各样信息的刺激。
可父母常以“安全”“学习”为由,过度限制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自主权。
孩子热情大方地和人交流,也常招来父母“小心生人”的唠叨。
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被父母不经意的话语破坏。
如果不断被批评自己的兴趣爱好;被禁止自主探索周围的世界;被要求拘谨小心……
一个孩子的内心怎能不逐渐缩减感知,产生自卑和退缩的情绪呢?
其实,批评和控制无法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他们失去内在的富足感。
用欣赏培养孩子的自信
那么,怎样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养成自信的性格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孩子现在的样子,而不是设定一个完美的期待。
我们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我们的工作不是进行统一化“改造”,而要对孩子自身的特质给予理解和尊重。
多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少一些评头论足。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他的好奇心是可贵的,他的小想法也值得被倾听时,他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也会变得积极正向。
这正如《自信的孩子,自强的家长》书中所说:
“当孩子发自内心感受到自己很好时,他们才能真正做得更好。”
所以,想要孩子内心富足自信,最重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用欣赏和鼓励,取代批评和控制。
给孩子展示充实生活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父母的言传身教,也会深深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如果父母过得匮乏拮据,只知念叨“没钱”“奢侈不起”,孩子也会不自觉地生活在这种匮少感中。
相反,如果父母生活丰富多彩,孩子也会感受到生活的无限可能。
比如,可以带孩子一起体验各样有意思的活动,像是:
- 花10元钱在公园 DIY 手工玩具
- 去郊外山野探险野餐
- 在社区图书馆探索新的主题书籍
- 手动烘焙一份心意小点心
这些简单的生活体验,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不一定与金钱挂钩;与家人朋友在一起,每天都可以活出不同的精彩。
这样的父母,能培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所以,想要孩子拥有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靠的不仅是资源。
更在于父母自己是否拥有一颗宽广的心胸,并以身作则带领孩子探索丰富多彩的人生可能。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予合理的自主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