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孩子的反复流感是困扰很多宝妈的难题,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剂适合“平素挑食、内热,有积食”的宝宝,流感初起时的中成药。
中药的剂型
不卖关子,这个药叫小儿感冒宁,但是剂量分很多种,有合剂、颗粒剂、糖浆剂,所以,在正式介绍药方的配伍选择要点之前,我先来聊聊为什么同样的“药物名称”,会有如此多的选项,这究竟是在给大家提供方便,还是提高学习门槛?
其实,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给药剂型是中医因人制宜的一种表现,就拿常见的“丸、散、膏、丹、酒”来说。
对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来说,方便,易保存就是诉求,这就是“丸剂”的优势;而对于虚劳类疾病,需要进补的人群来说,药方一般较为固定,但剂量都会偏大,如果继续使用丸剂,就真成“大把大把”吃药了,所以,这时一般就会选择膏剂;而需要“温通进补”时,就可以选择酒剂。除此之前,像外感“鼻塞”时选择的“鼻吸剂”,适合芳香型药物的“露剂”,也都是各有优势的。
然后,我们再说回小儿感冒宁的剂型问题。
首先,此药是治疗外感疾病“药达病所”的速度要快,所以,一般多会以“汤剂”为主,然后,给药群体是儿童,浓缩这一步也很关键,如果直接给一大碗药,制备起来是很方便,但孩子也喝不进啊,这时就出现了“糖浆剂”与“合剂”,这两种剂型直接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含糖量”上,一般来说糖浆剂比合剂的口感会更甜一些。
但是,这种浓缩就像“美林”一样,开封后保质期短,一般“中病即止”后,剩下的药物也就浪费了,而颗粒剂就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问题,颗粒剂是汤剂加上赋形剂而成,优点就在于随用随取,更为方便,但相比于汤剂、糖浆剂来说,药效会相对慢一些。
小儿感冒宁
小儿感冒宁是由银翘散融合了消食剂的组方,由薄荷、苦杏仁、荆芥穗、牛蒡子、黄芩、前胡、桔梗、炒栀子、六神曲(焦)、芦根、白芷、焦山楂、焦麦芽、金银花、连翘15味药物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止咳之功,适合于素有积食的宝宝出现感冒发烧,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也就是病位在“鼻腔、咽、喉部”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症问题。
1、消积食
积食宝宝的平素就有许多容易察觉的典型表现,比如爱吐舌头,爱挠耳朵(因为耵聍偏多,常常又黄又厚),会掀上衣、踢被子,舌头红,喜食冷饮。
此类宝宝出现外感问题时,病程较长,咳嗽时容易出现“轰隆轰隆”的呼吸音,积食日久还容易出现吃得多,不长肉的问题。其实我们常说,对于“积食”问题的调治思路,“消补兼施”的日常养护是更为关键的。
不过对于“积食未消,而外感已至”的情况,我们也需要立马解决,比如以“咳嗽”为主的外感病证时,可以选择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以“风寒”为主的外感症状时,可以选择“午时茶”,而病起以“舌红,鼻塞,咽喉肿痛”为主要症状时,则可以优先考虑“小儿感冒宁”。
2、解热化痰、宣通鼻窍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又具有凉血解毒之性,二者相须为用,共奏“解毒、泻火、化湿”之功。
杏仁苦温之性,与前胡相合,止咳平喘,润肺化痰;与消食药相配,润肠通便,引食积内热从二便而解。
3、疏散风热
而最后剩下的这七味药“金银花、连翘、荆芥穗、牛蒡子、桔梗、薄荷、芦根”,其实,就是温病学的经典名方银翘散去竹叶、淡豆豉、生甘草。
银翘散也有同名中成药,就叫做“银翘散”,适合于风温初起,口干口渴,嗓子哑、咽喉痛,头痛,发热等情况。
而小儿感冒宁是银翘散基础上化裁而来,因为相较于成人来说,小儿发热的速度更快,体温更高,所以,此药用“黄芩配栀子”替换了“竹叶、淡豆豉”的组成,使得全方“清热解毒”之力更强,也更适配于脾胃虚弱,易积食,易化痰化热的小儿体质特点。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选择小儿感冒宁的几个辨证要点。
1、类似于“炎症”
因为外感病证初起时都会出现“鼻塞、声重、流鼻涕‚发热,头痛、全身不舒服”的常规表现,如果想从此类症状上区分出“伤寒”还是“温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龙生九子,脾气秉性各有不同,病邪也是如此。“寒邪收引”,伤于寒时,最先出现的症状一般多会是“鼻塞”“怕冷”的;而“风温上犯”,病起较快,一般先是嗓子不舒服,干痒咽喉痛,就像“上火”“发炎”时的感觉一样,随后其它的外感症状相继出现。
2、兼症
风温之邪与寒性收引不同,身上会有要出汗的感觉,但往往是汗出不畅的;鼻涕也不一样,受寒时鼻涕就像“自来水”,有总控制不住的感觉,风温流涕时,鼻涕相对粘稠;咳嗽是气急,咽喉发痒的;小便少,大便干,有津液不足的表现。
这就是小儿“食积外感”时的一种应对思路了。
每天学习一点点,积累一点点,这样在挑战来临时,我们就可以多一分从容应对的心境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