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遇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事件。我的一个画图同行A,在一家公司负责CAD绘图工作,尽管他技术过硬,但公司为节省成本,将他的月薪压至6000元,还在项目结束后将他辞退。没想到,A离开后,公司很快面临两个大项目无人可继的窘境。无奈之下,公司不得不以每个5万元的高价,将这两个项目外包出去。然而更讽刺的是,这个外包项目最终找到了A,并以每张图6000元的价格重新聘请了他。
一个月6000元的工资,被公司辞退后,外包单位以每个5万元的价格重新找他干活,这种反差令人哑然。公司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响亮的一耳光,狠狠地扇在了自己的脸上。公司原本妄图通过裁掉A来节省人力成本,却因为项目推进无人负责而倍受打击。它忽视了A的离职会给公司带来巨大业务风险,也低估了A的专业能力与绘图速度。一个项目5万元,而A的画图报价只需6000元,公司追求所谓“优化”的举措显然是短视的。这恰似一句古话:偷鸡不成蚀把米。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司HR部门的定位不正确,过分介入业务,而忽视了员工管理应该是本部门的主要工作。HR本不应该直接影响业务部门的决策,更不应该随意裁减关键岗位的人员。
第二,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考核指标笼统,没有与员工岗位实际匹配。A明明技术能力强,但因为公司的绩效指标无法体现其价值,导致他被公司辞退。
第三,公司在进行改革时未考虑员工感受。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决定了他们是否会全心工作。如果感觉公司不重视自己,他们的工作热情自然大减。A也许心存不满,导致离职后甘愿接受低薪回公司工作。
类似的情况在当前中国企业并不鲜见。越来越多的公司盲目仿效所谓的“精益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员、压薪、增岗等改革。但很多时候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盲目裁员不仅无法达到优化的目的,反而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
员工是企业的根本,一个优秀的员工能为公司创造数倍、数十倍的价值。所以企业在进行改革时,必须明确目标是提升业绩,而不是简单的成本削减。具体来说,企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HR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主要工作是员工的培训、激励和 Constrainttts,而不是介入具体业务。
第二,制定针对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将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贡献充分体现。
第三,在进行改革前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避免冲击员工情绪。
第四,合理设置薪酬体系,让员工有获得感。
只有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认可,他们才会全心全意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否则,企业无异于断掉自己的手脚,最终只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