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说:“人一旦到了餐桌上,在高人眼中,就已然一丝不挂。”
深以为然,生活中,一些微小行为习惯,常能窥见出一个人最真实的模样。
特别是在一日三餐之中,一碟菜,一碗饭,滋养着我们胃的同时,也承载着我们的生活。
所以,要想知道你的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看他吃饭就知道了,如果有不好的习惯,请及时教孩子改正。
一个人的吃相,就是他的品相
饭桌上,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人,好吃的菜一上来就抢;有的人,却会等转到自己时,才伸手去夹。
有的人往碗里盛很多菜,最后却没吃多少;有的人,却珍惜粮食,不剩一粒辛苦。
有的人边吃边说话,唾沫残渣横飞;有的人,却默默倾听,等到嘴中的食物咽下,这才开口答话。
习惯见修养,细节察人心。
许多时候,一个人在餐桌上的一言一行,往往也是其日常生活的缩影。
古语便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最初的礼仪,便诞生自小小的饮食之间。
记得幼时在餐桌前,父母常会教导:
“吃饭不要抢”
“碗要用手端着”
“不要在盘中挑挑拣拣”……
这些敦敦教诲,教会了你我最基本的吃相,也教会了我们最初与人相处时的教养。
所以说,吃饭,虽极为寻常,却如同一面镜子,可照出一个人的格局和教养。
一个只顾自己的人生活中也极少会顾别人的感受;
而吃相好的人,举止得体,落落大方,行事起来也会稳妥体贴,能为他人着想。
所以有的人一起吃出了真情实感,也有的人,在觥筹交错间距离越来越远。
吃,谁都会,但吃得体面,吃得让自己开心,吃的让大家舒心,却需要修行,需要从一双筷子的节制开始。
一个在饭桌上懂得节制,有所分寸的人,骨子里必然有些高尚的灵魂,也会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宽。
一个人的吃相,藏有他的福相
曾听网友讲述过一个他家的故事:
网友说,但凡是去过他家吃饭的,都会感慨他家家教好。
他家吃饭时,长幼有序,没人抢食,也少有人浪费。
而种种的规矩,都源自他的爷爷。
他的爷爷小时候时家里穷,在一家富商家做帮厨。
富商有几个儿子,但都没有经商的意向,富商便想在自家做工的小孩中选一个接班人。
于是有一次过年,富商留了家中所有的工人及其家人一起热闹吃个年夜饭。
许多家的小孩,看到一桌的佳肴,都哄抢了起来,唯有他的爷爷,慢条斯理,不慌不慌的慢慢吃。
看到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富商便问道:“不怕最后吃不到吗?”
网友的爷爷说:“我也很想吃,可去抢着吃,吃太快,吃太多难受的还是自己。”
商人听罢,十分开心,便收了网友的爷爷做徒弟,
后来,网友的爷爷也成为了家族中里最富裕的人。
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做事,细节决定成败;做人,细微之处能见涵养。
人与人的交往,少不了要在小小的饭桌上觥筹交错。
所以餐桌虽小,但在一夹一送之间,自有自己的规矩。
期间你一举一动的变化,都牵动着自己的风水,都影响着别人对你的评价。
古人便告诫道:“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行走于世,衣食住行,皆是一种修行。
吃相好的人,胸中自有一份静气,能抵住外界的诱惑,能稳住自己的心。
所以一个吃饭礼貌得体的孩子,早已在不动声色中赢得好人缘,在举手投足间种下了成功的种子,让自己的人生路能越走越远。
好好吃饭,生活不会差
有句话说得好:“一碗米饭、一碟小菜,都是通人性的东西,一定要好好对待。”
一个人对吃的态度,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家许石林曾陪父亲去看望一位生病的好友,临近饭点,被好友留下来吃了顿便饭。
好友在家中翻箱倒柜,最后也只找出来一些面条,便准备做几碗汤面。
他先是拿出四个小碟,预先细致的准备好一些大蒜,酱油等调料。
等所有人都陆续落座后,再将煮好的面条,放入其中拌好,小心翼翼挨个端到客人的面前。
最后他才端起自己的那一碗,慢慢地将面送入口中,细细品味。
作家许石林说,那时的好友,虽身有病疾,面容憔悴,也只是穿着一件被缝缝补补过不知多少遍的旧棉袄,但却脸带微笑,神情极为祥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吃往往是对人最好的安慰。
一个人即便深陷贫困,但只要对饮食怀有热情与敬畏,生活也一定不会差。
所以有出息的人,即便在吃喝最平常的小事当中,也会展现出自己良好的修养。
平日里父母在关爱子女时,既要在饭碗中添加营养,也要在心中种进教养。
好好吃饭的孩子,自己才有好身体,生活才有温度,人生才有好福气。
一: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每一粒稻谷,都凝结了无数辛勤与汗水。
唯有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好好吃饭,善待食物,不浪费。
如此才能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让福气得以绵延。
二:餐桌上,端正孩子态度,让其吃有吃相。
孩子的吃相里,藏着他们立世的三观、
所以从小,父母要端正好子女的态度,使孩子从中学会替他人着想的善意。
在餐桌上的有礼有节,有规有矩,也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不懂得礼仪的人,难以在世间立足。
所以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从小就教会孩子好好吃饭。
让孩子认真对待一粥一饭,也是为人父母送给孩子未来最好的礼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