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的一天,子贡问孔子:“老师和商人,到底谁贤明?”
孔子说:“过犹不及。”
做什么都对,只要在尺度之内,若是超越尺度了,那就适得其反了。
从持家的角度看,家人分工协作,父亲赚钱,母亲管家,子女读书,很是合理。
问题是,同样分工的家庭,结局却不一样。这就是尺度,带来的效果。
一个被废掉的家庭里,往往有“父亲多钱,母亲多嘴,子女多才”,并且大家身处其中,还浑然不觉。
01
父亲多钱,欲望蔓延。
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维模式下,很多男人拼尽全力去赚钱养家。直到有一天,家庭的财富很多了,男人还不知道收敛,那就把期待的一切,变成了欲望。
有句俗语说得好:“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金钱带来幸福的同时,也让男人有优越感,戴上成功人士的光环。
作为父亲,一旦控制不住自己,就意味着一步一步把家庭的顶梁柱压垮。
在《红楼梦》里,贾琏是一个能干的,还是贾府中重要的管钱人。
贾政遇到困难了,也是找 贾琏帮忙,找处理的办法。
当腰包鼓起来之后,贾琏就开始飘飘然了,看到美貌的妻子王熙凤,也觉得碍事了。不由得,就开始到处找女人。
多姑娘、鲍二媳妇、尤二姐数名女子都和贾琏扯在一起了。
为了维系婚姻之外的爱情,贾琏对金钱的需求量,也增大了,开始想一想低层次的套路。比方说,求鸳鸯想一想,贾母哪些银器很少看,几乎不用,偷一箱子出来,典当些银子,填补家用亏空。
贾琏一步步变坏之后,贾母骂他:“香的臭的都往屋里带。”
妻子王熙凤就更狠了,把尤二姐赶出去,还逼其吞金。
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有了诸多第三者,闹得沸沸扬扬,谁都没有好日子过。这一切,看起来是人品坏的结果,其实是钱多的恶果。
有多少夫妻,在困顿的时候,感情特别好,想尽办法聚财。当金钱很多了,互相猜忌,都感情也不牢固了。
都说,父爱如山。父亲既是金山银山,更要是稳定的靠山。别盯着金银,忘记了做靠山。
当衣食无忧的时候,那就在赚钱上收敛一些,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教育子女。
02
母亲多嘴,聒噪惹祸。
女人在单身的时候,往往很受欢迎,甚至在人多的时候,红着脸,不敢说话。
女人变成老母亲,不知不觉就开始唠叨了。对于子女,是恨铁不成钢,对于丈夫,是各种不满意。
言多必失,当说不当说,都说了,那不是教育,而是怀疑、羞辱、骂骂咧咧,慢慢制造家庭内耗。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故事。
赵匡胤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做了一件好事,把一位被山贼掳走的女子“京娘”解救出来,还骑马送回家。
京娘到了家,被母亲问话:“你与那公子千里相随,一定把身子许过他了。”
母女交谈了很久,母亲始终不相信京娘是清白的,还说,只能嫁给赵匡胤,这件事才算了解。否则,邻居会指指点点,让一家人都抬不起头。
夜里,京娘想:“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
总是想不通,京娘就选择自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诗曰:“可怜闺秀千金女,化作南柯一梦人。”
言语真的可以逼疯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丈夫、子女、父母。
还有,如果女人对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太多嘴,那就会引发更多的矛盾。任何争吵、谣言都会给家庭带来祸害。
03
子女多才,木秀于林。
很多父母,希望子女是多才多艺的。逼着子女什么都要学一学,美术、音乐、唱歌、跳舞、篮球……似乎孩子在万能的。
不知不觉,孩子就 变成了样样都会、般般不精的人。没有什么技能可以拿出手。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连给女人化妆的技术都会,却终究不成器。
也有些父母,逼着孩子努力读书,却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材料。
经过无休止的逼迫,孩子就抑郁了。
孩子拿到好成绩,父母不认可,也是大麻烦。毕竟孩子不能是天下第一。
当子女长大了,真正有本事了,远走高飞了,父母也不一定会被孝顺。父母晚年的孤苦,就摆在眼前。
对于神童一样的子女,我们很乐意看到,但是不懂得教育,陷入了“大器早成”的困扰,如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一样。
有句古训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粗直良材,必遭早伐。”
又如苏轼教育儿子一样:“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按照顺其自然的态度去教育子女,就是子女特别有才华,也要告诉他们“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道理。
千万不要苛求自己才华横溢,天上地下的都知道。
有一门技术能谋生,可以在一个行业里扎根,就已经很不错了。
04
废掉一个家庭的征兆,也会“巧妙隐藏”,和我们如影随形,蚕食的速度很慢。
若要改变家庭面貌,就要学会防微杜渐,适可而止,切忌乐极生悲。
记住一句古训:“天地有终穷,桑田经几变。”
父亲赚钱养家糊口,钱多钱少,够用就好。
母亲相夫教子,方方面面,理性交流,点到为止。
子女读书成才,学会择业,持续深耕,切忌炫耀。
一家人,行到山尖处,让一步为更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4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