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后不用漱口,否则你就白刷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刷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成为一天两次刻不容缓的日常习惯。早起爬起来刷牙洗脸,晚上睡前也得仔仔细细刷个遍。这习惯养成几十年了,深入人心,谁也不敢马虎。

但是,网上最近疯传一个看似颠覆性的新观点——刷完牙之后,不要漱口!别吐干净牙膏沫!否则等于白刷!

这个观点一出,立马在朋友圈刷屏。大家纷纷表示,这么多年的刷牙习惯要改变了吗?不漱口的话,满嘴牙膏沫,感觉好恶心啊!这种新说法靠不靠谱?

扪心自问,我们对刷牙的认知,似乎一直局限在“要刷2分钟”“要遵循巴氏法”之类的基本技巧。很少有人去思考,刷完牙后漱口与否,对牙齿健康是否也同样重要。

原来,这种“刷完牙不漱口”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和澳大利亚牙科协会的专业建议。这些机构都建议,刷完牙后不用漱口,直接吐掉多余的牙膏沫即可。尤其是对18个月以上的儿童更是如此建议。

这么刁钻的建议,专业人士为何会给出?其背后的考量和科学依据是什么?我们逐一来看:

首先,不漱口有助于牙膏中的氟发挥防蛀牙作用。这已在口腔医学界得到共识。氟元素可与牙釉质结合,增强抗酸性。如果刷完牙立即漱口,氟与牙齿接触时间太短,来不及发挥作用。研究证明,漱口越干净的人,越容易蛀牙。

其次,不用担心残留的氟化物过量会导致氟斑牙。成年人不会发生氟斑牙,儿童也可以吐干净多余牙膏沫,不会过量接触氟。氟中毒更需要大剂量氟化物摄入,光刷牙不可能导致中毒。

但是,面对这样颠覆认知的新观点,我们也不能轻易就全部采纳接受。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刷牙的基本工作。包括刷牙时间要足,掌握刷牙技巧,使用正确牙膏等。这才是防止蛀牙的重中之重。

Targeting 定向用药研究有望阻断肿瘤血管新生 延长患者生存期

近日,上海药物研究院抗肿瘤药物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neuropilin-1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ormalizes tumor vessels through downregulating the Rac1/MAPK/miR-181a-VEGF signaling pathway”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NP-1参与调控NPC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通过抑制NP-1使得肿瘤血管正常化,为NPC的抗血管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团队采用独特的分子影像技术全面解析了NP-1在EBV阳性NPC癌发及进展中的作用,发现NP-1高表达与NPC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正相关,是判断NP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功能实验表明,抑制NP-1能抑制NPC的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NP-1可通过上调Rac1/MAPK途径抑制miR-181a的表达,使得miR-181a靶基因VEGF-A表达上调,最后促进NPC肿瘤血管的生成。而抑制NP-1可逆转这一效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NPC的进展。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揭示了NP-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为开发NP-1靶向药物,延长NPC患者的生存期奠定了理论基础。NPC是我国南方疾病谱的第2大恶性肿瘤,也是导致中青年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NPC对放化疗敏感,5年生存率可达70%-80%,但对于晚期患者,预后仍较差。作者希望下一步的临床试验能验证NP-1靶向药物能否成为NPC患者的新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0114.html

(0)
1523402133@qq.com1523402133@qq.com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