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零食奶茶,到底藏着多少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个坏东西。

它会明确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据估算,每年有 50 多万人因摄入过多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将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减少到总能量摄入的 1%。

按照成年人每天 2000 千卡热量计算,大约就是——2.2 克。

2.2 克,是个看起来一不小心就会超标的数字。

更让人焦虑的是,反式脂肪,是一个「看不见」的坏东西。

如何发现零食里的反式脂肪?

看一个地方就够了

在很多网传的「反式脂肪鉴别小技巧」中,反式脂肪是一种暗藏在加工食品中的「刺客」,要通过配料表里「精炼」「人造」等神秘字眼才能发现行踪。

甚至煞有介事地整理一份「小名大全」,号称看见就不能吃。

如果你也看到过这类内容,别被骗了!这其实是早就被淘汰的陈年老招。

你压根儿不用背「XX 油」「人造 XX」「精炼 XX」等绕口名词,对于这种包装好的食物(预包装食品),直接看一个地方就够了:

早在十年前,2011 年发布,2013 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就明确了「反式脂肪」的标注要求。

根据国标,预包装食品如果使用了氢化植物油作为配料,必须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如果没有使用,则不用标注(默认不含)。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不少食品明明加了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反式脂肪含量仍为 0……

这不是反式脂肪大户吗?难道造假了?

其实几乎不含反式脂肪的氢化植物油,早就不是什么技术难题。

相关抽样检测数据显示,2007 年后的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工艺进步带来的改变。

各类食物中反式脂肪平均含量

名称

2007 年以前

g/100g

2007 年以后

g/100g

夹心饼干

2.55

0.65

曲奇饼干

0.50

0.17

2.05

0.54

薯条薯片

1.06

0.07

那没有营养成分表的东西呢?例如街边的奶茶,怎么分辨是不是用了植脂末,有没有反式脂肪呢?

很遗憾,没法判断。但从抽检数据来看,即使是用了植脂末的奶茶,也不用太焦虑。

23 年上海一项 122 种现制奶茶的测评数据发现,市售奶茶中已经几乎检测不到反式脂肪酸了。

难道可怕的反式脂肪就此成为历史了吗?

反式脂肪,到底藏在哪儿?

氢化植物油能做到 0 反式脂肪

但要警惕廉价小作坊产品

 

有研究人员将日常食物分为 13 大类并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了 2 个现象:

  1. 13 大类食品中均有样品检出反式脂肪;

2. 同一品类中,不同产品的反式脂肪含量,差异高达几十倍;

以蛋糕为例,67 个样品的反式脂肪中位数仅为 0.12g/100g,但最高的一个竟达到 8.64 g/100g,超出中位数 70 多倍,吃几口就超出推荐摄入限量了。

不同食物反式脂肪含量

名称

中位数

g/100g

最大值

g/100g

奶茶/奶精

0.09

3.42

威化饼干

0.08

7.03

蛋糕

0.12

8.64

代可可脂巧克力

0.18

15.60

为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怎样才能不买到这种反式脂肪异常高的食品?

这要从反式脂肪怎么进入食品说起。

和很多人以为的不同,反式脂肪,并不是所谓的黑心商家故意添加的,它只是植物油氢化过程的副产物。

同一脂肪酸链(油酸)的顺势和反式,最开始没有人想到,双键结构的小小变化会有那么大的健康影响。

我们吃的各种油中含有三大类脂肪酸:饱和的、单不饱和的、多不饱和的。

饱和脂肪酸占比越高,油脂在常温下就越容易凝固,例如黄油、猪油。它们保质期长不容易哈喇,而且很适合高温烹调,就是成本较高。

1902 年,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发现:氢化工艺可以把不饱和脂肪酸变饱和,从而用植物油获得廉价好用的人造黄油。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植物油在氢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从原本的「顺式结构」转为「反式结构」。如果最后没有顺利加上氢原子变饱和,就会以「反式」残留下来。

反式与顺式的分子组成相同,但空间构型不同。

就好比俄罗斯方块,一个原本能完美匹配的「┌」型,被转变为了「 ┐」,很难卡进小缝隙里完成消除。

直到 1990 年代,氢化油中的「反式脂肪」才真正引起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饮食中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每上升 2%,冠心病的风险将增加 23%。

为了减少反式脂肪,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食品工业持续优化技术,让氢化植物油加工实现了完全氢化,「0 反式脂肪」成为可能。

但如果厂家使用的生产工艺没有迭代,反式脂肪含量依然会比较高。常见于一些过于低价的小作坊产品。

例如口感粗糙的廉价代可可脂巧克力,是反式脂肪的重灾区。

减少反式脂肪最高效的方法

是少吃油

西方国家的饮食高度工业化,加工食品吃得多、吃得早,反式脂肪摄入远超出了 1% 的健康警戒线。

例如美国反式脂肪供能比为 2.5%,伊朗则达到了最高的 4.2%。

相比之下,更喜欢正经吃饭的中国人,虽然零食确实越吃越多,但反式脂肪整体的量还未超标。

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97% 的居民反式脂肪供能比不超过 0.72%。

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的供能比为 0.34%(2013),美国是我们的 8.3 倍(1997-2006),英国为 3.5 倍(2003),加拿大为 4.1 倍(2008)。

但千万别觉得能饼干奶茶小蛋糕可以放开吃了,就算是「0 反式脂肪」的蛋糕、薯片,吃多了也不健康啊。

我们也有自己的挑战:油脂超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人均烹调油摄入量已超出推荐量的 40% 以上,还有 30% 的人饱和脂肪也超标。

更麻烦的是,烹调植物油本身也是反式脂肪的来源之一。

据统计,我们日常吃掉的反式脂肪中,看似重灾区的糕点饼干面包整体贡献了 9%,而不起眼的植物油,贡献率高达 49.81%。

相比零食,油炸食物、高油菜品或许更需要警惕。

减少反式脂肪,最简单高效的办法是:控制用油,少吃高脂肪食物。

总结一下减少反式脂肪的方法:

  1. 少吃油!少吃油!少吃油!

  2. 学会看营养成分表,挑反式脂肪低的;

  3. 不买廉价的三无小零食。

反式脂肪是个坏东西,能少吃就少吃,但它只是影响健康的一个方面。

与其焦虑每一种吃进嘴里的食物,这不能吃那不敢吃,不如好好吃饭,把总脂肪控好,反式脂肪也就是顺带的事儿了。

生活嘛,要学会抓大放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1134.html

(0)
1523402133@qq.com1523402133@qq.com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