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养废后,我才明白:得了“空心病”的孩子,永远学不会努力

前段时间,看到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让人感同身受。

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由于学历上没有达到重点本科,工作上处处受限。

于是,对儿子的功课学习一直看得非常重。

小学时期,儿子也有过哭闹不好好学习的时候,但都听了家长安排。

到了初中,孩子叛逆期来了,便开始反抗起家长。

“你只知道逼我学习,我又不是学习的机器!

我就是不想学!你自己都只考上专科,还想我考好大学?

有本事你自己考啊?!”

儿子的话一字一句戳进母亲的内心,这么多年,她第一次听到儿子的发声。

但作为家长,她自认为过来人的经验是,必须让儿子好好学习。

不管孩子怎么说,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停督促着孩子的功课。

于是,母子二人的观点始终没法统一,家里的争吵更是时时发生。

终有一天,儿子抑郁了,母亲才开始想办法补救。

发生在这对母子身上的事,绝不是个例。

在我身边的许多真实案例,一个又一个的孩子都是在中学时期,由于父母的期许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无法排解,导致内心抑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只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角度上,就会发现:

现在的孩子压力都很大,他们目前经历的父母期许远比从前的我们经历的都高。

在学校,是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在家里,是父母不停的说教,作业、考试、成绩充斥着日常,加上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时间一长,孩子的压力会非常的大。

特别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非常容易变得敏感多疑。加上孩子长时间处于学习中,没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没有足够的朋友交流沟通,没有一个合适的宣泄出口,负面情绪会积累的越来越多。

如果继续遭受这样的压力,孩子内心就会极度难受,以致抑郁,这就是非常典型的青少年空心病”!

而家长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不断催逼孩子努力学习,给孩子加码,再加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数落、强势逼迫、责骂,不断积累的压力就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孩子不堪重负。

有“空心病”现象的孩子看起来像是得了抑郁症,却又有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乐缺乏;

孤独感、无价值感强烈,觉得人生丝毫没有意义,感觉生活在虚拟世界;

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但是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别人而生、为别人而活”,因此也会时常觉得疲惫不堪;

长时间的困惑、对于未来感到迷茫,不知努力方向在何方。

简单来说,所谓“空心病”,本质是价值观缺陷。

细细思索那些孩子的“问题”,比如厌学、逆反、辍学等,多半顺藤摸瓜会发现,大都是家长和错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

因此,作为家长在鸡娃的同时,也要自省,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到其害。

● 家长积极调整好心态

在文章一开始的案例中,我们或许已经发现: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得“空心病”,其主要原因和家长有关,且爆发在学业上,由于平时家长给孩子施加了过多压力,才令孩子在这种压力下感到茫然和窒息。

对此,家长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别人家的孩子再如何优秀,都不必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做到,事事向人家看齐。

建议对孩子多些安慰、支持、鼓励、奖励、关爱,尽量少训斥和施压,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 多层次关注孩子的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影响他们未来人生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像健康安全、习惯养成、日常学习、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各方面都与孩子息息相关。

家长们除了关心分数和成绩,还要注意从各个维度关心孩子,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抱怨孩子不想写作业、打游戏上瘾、跟父母对着干等等,整天因为这些事情,弄得焦头烂额,却不知道该采取何种措施。

其实,这一切都是在孩子的大脑支配下进行的行为,孩子们尚在发育期,具备各个年龄段的发育特点。

我们作为父母,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按照心理学原理,合理引导,培养他们自驱型学习的心态和习惯。

在这一点上,我也给大家列出了几点方法,帮助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1、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时无刻,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父母随时随地都在背后关心和支持着自己。

2、正向强化孩子的力量感。

当孩子做错事时,尽量晓之以理,减少批评和训斥。

在孩子做对事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都要给予肯定、赞许、强化,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和成就感。

3、给孩子更大的自主权。

父母对孩子干涉太多,孩子会从心里抗拒,痛苦烦闷,干脆放弃学业、前途、人生来报复父母,倒不如学会放手。

让孩子拥有充分的权利,让他们在能做主的事情上自己决定。

相信通过这样,耐心、细心地培养孩子,他们自控力会越来越好,也能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想要的一切。

还记得那样一句话:

“如果教育忘记了初心,那么孩子丢掉的将是他自己!他们生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终点线前,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人诗和远方,以及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创造美的双手。”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到的也是帮助孩子们获得成长的乐趣,汲取对将来有用的知识,充实他们的灵魂,让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无比丰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1518.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