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死对头”,两者不能同食,吃了就是没病找病,爱吃花生的注意了

朋友们,早上好!

说到花生相信朋友们都是不陌生的,平时喜欢喝的小酒的朋友和花生更应该是老朋友了,

但是对关于怎么吃花生才能把它的营养补到“根”上和吃花生的误区朋友们可能却并不了解。

比如很多人喜欢用火炒熟花生米吃,其实这样很容易动火生痰。就是不小心吃多了,就上火,便秘,牙痛,感觉喉咙里粘腻不爽。

比如花生还有3个“天敌”,它们可不能混在一起吃,不然就是没病找病,我敢说90%的朋友都不知道。

所以,今天杏林君带你们了解花生最有营养的2个吃法和揭秘花生的3个天敌,杏林君还在文末给大家整理了小贴士,可别错过了。

文章干货满满,朋友们赶紧点击文末的点赞在看,将文章收藏起来!

它们一起吃,身体遭大罪

这些食物如果和花生一起食用,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死对头”吧。

花生+蕨菜

当花生遇上蕨菜,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这是因为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做维生素B1的营养成分。

这两者在人体内相遇时,会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等症状。

花生+黄瓜

黄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而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也非常丰富。这两者在一起食用时,会形成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导致不适。

花生+螃蟹

螃蟹是一种性食物,而花生则属于温性食物。这两者在一起食用时,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等症状。

 

因此,如果你想要享受螃蟹和花生带来的美味,最好分开食用。

花生可是个好东西,所以大家平常吃花生时注意些,不要吃混了,以免起到反作用哦。

而且在古代,中医甚至拿花生来治病!接下来杏林君就给大家介绍几种花生的吃法

 

中医认为花生入肺经,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药性考》载:“生研用下痰”。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云:“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水煮花生是养肺润肺的好吃法,并且花生的那层红色外衣可以和果肉一起被吃下,不浪费花生的营养。

准备好适量的新鲜花生,大概250克左右就可以!

新鲜的花生都带有泥土,要多清洗几次,清洗干净。

杏林君通常会清洗后,浸泡1小时,再清洗几次。花生是生长在土中的,可能会被鼠类咬过,又或者有寄生虫卵,一定要清洗干净才行。

将洗净后的花生放进锅中煮1小时左右。

煮好后的花生捞出来在一旁放凉,等到完全冷却后,拨开花生粉粉嫩嫩的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牙口,一点也不费劲。

每天嚼上一小把水煮花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清理“肺部垃圾”,还能帮助化解体内的痰湿,可谓是一举多得呀~

水煮花生,虽然做法简单,但味道一点也不逊色,而且绝大部分营养成分也能够保留下来。

中医典籍记载,花生煮食,有化痰、缓解干咳的作用。

俗话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花生“补血止血”的作用主要就是花生外那层红衣的功劳,我们称它为红衣。

红衣的效果比花生本身强50倍,所以春季吃花生,得吃红皮花生。

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

另外,花生与红枣搭配,能补脾益血、止血。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对女性尤为有益。

花生衣性味甘、微苦、涩,平。

主调理养血、止血、散瘀、消肿。既可以补血也可以止血,这好像跟我们日益天价的阿胶是不是有点像?!

中医认为,“脾统血”,气虚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红衣正是因为能够补脾胃之气,所以能达到养血止血的作用,这在中医上讲叫“补气止血”

杏林君在这里就告诉女性朋友们一个面若桃花的补气血汤——三红汤

做法也很简单,红枣、红豆、花生衣1:1:1。

1、红豆浸泡1小时。红枣洗净去核,连核煮容易上火;

2、所有材料入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熬煮2小时左右,至红豆开花为止;

3、出锅前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调味即可。

 

花生虽然是“长寿果”,但是注意了!吃这种花生会让肝脏排毒40天!那就是——霉的花生

发霉的花生自然是不能吃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花生发霉了,建议全部扔掉,而不是仅扔掉发霉的部分。

因为即使扔掉霉变部分的花生,其他的花生可能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依然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花生也不是所有人都建议吃,以下5类朋友尽量少吃或不吃

1、胃溃疡、肠炎、胆囊切除、消化不良者要少吃,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2、有瘀肿者、血液黏稠或有血栓者不宜多吃,尤其是不能吃花生最外面的那层红衣外皮,其具有凝血功能,食用后可能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亦或是引起血栓。

3、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的人不吃或少吃。这类人群本身需要严格控制每天油脂的摄入,多吃花生,容易导致油脂摄入过量。

4、痛风急性发作期忌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吃。因为花生的嘌呤较高,再加上高脂肪和热量会减少尿酸排出、使病情恶化。

5、 对花生过敏者就别吃了。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看完不要忘了转发点亮点赞、在看,分享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都能够知道这个“长生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1529.html

(0)
1523402133@qq.com1523402133@qq.com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