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父母走后才会明白,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这三件事!赶紧看看

生老病死,终归归真。我等普罗大众呼吸于天地之间,无不要遵循这个自然法则。父母的离世,无疑是人生最为重大也最为痛彻心扉的转折。在那个节点上,我们会对生命的意义体有全新的领悟。

昔人有训:”受命于天,得性于生。”意思是说,生命的本源来自天地,而每个人的禀性都来自父母的基因。当父母去世以后,子女自然就会深深体会到,祖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何等浓厚和不易。所以,在这个特殊的人生节点,我们会突然豁然开朗,发现人生最大的意义其实就在以下三件事情上。

一、承家业,孝养至亲

古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告诫我们,每个人的天性和禀赋都是不同的,应当各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而在儿女们的角度看来,最应当做到的就是发扬光大父母的遗志,为其尽孝竭力。

在父母健在之时,我们用孝心孝行侍奉双亲,只是基本的操行。然而到了他们离世后,承家业、报本恩,就成了我们的终身目标和责任。

儒家的训诲一直提醒着我们”身修而后家齐”,要先修身做人,然后再图家业万世基业;佛家则云”父母所生,大地所载”,勉励我们当好”地行种”。诚如是言,失去父母以后,我们应当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到传承家业上,为了报答生我养我的重恩。

二、继绵薪,勿使香火断绝

眷念先祖,显然是人生另一个重大目标和意义。父母离世后,我们就要尽力去弘扬和继承他们的遗风和薪火。荆柯重阳,功勋绵薄,沿着祖先的遗训一路走下去,这才不会使家族香火就此中断。

古人常说:”子曰养生恕友毋相纷柔脆雅净谦恭勿纣躬冀祖考。”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孔子提醒我们要爱惜生命、宽恕朋友、为人和善谦恭,这样才能不负祖先的期望。可见,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承袭香火是多么令人重视的一件事。

譬如先贤留下了许多家训和训诫,叮嘱子孙后代时时刻刻不忘本源。因此在父母离世后,我们应该毕恭毕敬地遵守这些规训,把传承发扬祖先的美德、智慧和理念视为重中之重,以勿使香火熄绝。

三、复往圆,共赴前程

除了上述两件重大意义,我们在父母离世之后,还应该以此为新的人生起点,开启一番新征程。历经生老病死的轮回,必将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体悟。

所以,人到中年之时,必须奋勇前行,把前世的遗憾一一补全,为来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长则有所嘱,施从矣。我们当戒骄戒躁,奋发有为,开创一番崭新的天地。只有如此,才能与先人携手共赴新的前程和征途。

苏轼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言下之意,正是告诫我们中年人要孜孜矻矻、刻苦用功,力求将儒释道等各家的学问都弥合贯通,以求步入大成之境。到了晚年,才能视从前时光如烟云渺渺,一一抛去执念和遗憾,策马扬鞭踌躇而上。

此外,我们更应终身学习,在这最后一程中勤勉好学,充实自我,才能与先人携手共赴一番新的前程。年岁渐高,阅历渐丰,偏生智慧亦日益渊博。身躯虽渐佝僻,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开端。在这最后的路程上,必将一一弥补前世遗憾,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古人云:”生无所求,苟有山顷;死亦无憾,但愿相依。”父母离世之后,我们终将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生前勿求过多,只要简简单单活在自己的山野之中;死后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只要与亲人相濡以沫、携手同游。这句箴言启发了我们以何为人生的最大意义,以何为最终的追求。

正是基于对这一重大人生哲理的体认,我们才会明白,对父母的孝养和追思、香火的承续发扬、以及重新开启一个新的人生征程,才是失去至亲之后不得不体会的三大生命意义所在。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筑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根基。

生而为人,本是至高无上的品级。而父母的离世,正是把我们带入这人生意义的全新领域。犹如隋唐大儒邢邑所言:”年与时偕耄。”身处人生的最后一段阶梯,必将让我们豁然开悟,对人生的意义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认知。即便是行将就木的时候,那种意识也会与我等同在,引导着我们最后的奋斗和追求。

人生苦短,匆匆一瞬间。父母离世后,我们本该把握住这最后的机缘,去充实提升自我,去延续先人的遗训,走上一条全新的征程。那即是我们人生最大意义的所在,也是祖先最终的期许。

诗云:”伊余身化为饷鸪,那复怆须戎化为鸠。”这句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我们人生这一世,必将与所有的生灵一样,随着时间和自然规律而消逝。但临终时,我们必将无限渴望能向亲朋好友告别,而那正是因为忆及先贤教诲中对于孝亲、尽孝的种种箴规训诫。尔虞我诐,彼此困顿,但我们依然应该以承继先世遗训为己任,完成我们在世间的最大使命。

生死无常,短长自然。无论我们春华秋实,芳华正茂,抑或行将就木,都应该时时刻刻铭记那份父母离世后的领悟,以孝养至亲、继承香火、开创新程的三大意义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和理想。爱莫能助,孝心永垂;四海升平,九重阿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与先人携手同赴那永恒不朽的征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1769.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