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刚进入这个公司的时候,还是一个开朗爽朗的小伙子。他喜欢主动与其他同事打成一片,经常邀请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运动。只要有同事遇到困难,文森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的。
三年后的文森,变得沉默寡言了许多。他不再积极参与部门的集体活动,也很少再主动与同事聊天。午饭时间文森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吃着,然后回工位工作。有同事开玩笑说他“变脾气了”,文森只是笑笑,不予解释。
有一天,我碰巧与文森坐在一起吃饭,闲聊间我忍不住问他:“你怎么突然不太抬头看人了,是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吗?”
文森叹了口气,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最近看清了这里的一些人和事,知道自己以前有点太天真了。”
我听他这么一说,立刻明白过来。的确,刚入职的时候,大家都会把公司想象成一个大家庭,觉得同事之间会相互帮助、真诚相待。但是时过境迁,渐渐就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是有人找你的麻烦吗?”我关切地问。
“也不是。”文森摇摇头,“只是发现,我之前对人性的美好想象有些膨胀。比如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以真诚回报我。后来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善意都能换来善意。”
文森给我讲了一个例子。曾有个新来的实习生小李,工作一直不太熟练,文森就经常手把手地教他。有一次部门突击检查,文森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后,又主动帮小李完成了他的任务。结果检查后,领导夸奖了小李工作能力强,完全没有提及文森的帮助。文森本不在意,但他注意到,从那次之后,小李见了他就避之不及,生怕文森会向领导提起帮助的事情。
“我才发现,原来帮助别人,不见得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好。”文森感慨道。
他还告诉我其他一些例子,比如主动与领导建立私人关系,也未必能换取公平对待;比如明里暗里在同事间拉票结派系,最终也可能弄巧成拙。
“所以,我觉得与其把时间精力花在人际关系上,不如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文森说。
听完文森的倾诉,我不禁对他刮目相看。原来这些天文森的变化,并不是因为性格内向,而是他在工作中渐渐积累的人生阅历所致。
文森通过这几年的经历,看清了同事们之间的算计与勾心斗角;明白了把时间花在谄媚上司和结交盟友的徒劳。所以,他选择不再浪费精力讨好任何人,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忽然想到,我们单位里还有其他几位老员工,也都是一副冷淡寡言的样子。他们不参加部门聚会,午饭也常是一个人吃。以前我还以为他们性格孤僻,现在看来,他们很可能也是经年累月在公司中积累出的人生阅历。
老职员沉默寡言的背后,是他们对人情世故的深刻领悟。
文森的故事启发了我。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渐渐明白各种社交的虚伪与利益交换的本质,也就会像文森一样,选择不再玩弄流于表面的人际关系游戏。
保持沉默,专注工作,距离是非远离 calculations,才是聪明人在公司里生存的聪明之举。
我们都以为时间会改变一个人,其实往往是经历改变一个人。文森之所以会变得沉默寡言,并不是性格变了,而是他通过这几年的人生经历,读懂了人情世故的真谛。
当你逐渐明白仁义道德在现实中所剩无几,你就会像文森一样,选择回避那些虚与委蛇。
这并不是你变得孤僻或内向,而是你通过种种经历,终于读懂了人生的真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