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虽然物质生活无忧,但总给人一种心灵空虚、精神贫乏的感觉。这种”心穷”的症状并非与金钱有直接的关联,而是源于某些潜在的内在缺陷。事实上,一个人之所以会”心穷”,主要源于三个根本原因:欲望极度凌乱、内心独立性匮乏以及精神信仰缺失。只有认清了这三个根源,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重新焕发内心的活力。
一、欲望无度必将心乏力竭
欲望是人之常情,合理的欲望更是推动人生向前的动力。然而,如果欲望变得无度就会适得其反,反倒让我们心灵枯萎,日渐心力交瘁。
有个朋友,虽然事业小有成就,但总感觉他身心憔悴、自我矛盾重重。原因正是他的欲望膨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追求财富地位如痴如狂,又对美色朋友上了瘾,做事反复无常,生怕稍纵即逝。
可悲的是,在欲海漩涡的推动下,他的心灵也渐渐耗竭了。从前的豪气和气度全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无度膨胀的欲望,令他日渐被吞噬。曾几何时,这个人更是我们心目中人生巅峰的化身。而到了后来,他不但一贫如洗,连一丝精神力量都不剩了,这不正是欲望无度纰漏人心的见证吗?
欲望得到节制和规矩才能产生正能量,否则就会成为人心力竭的祸根。追求欲望之外,我们更应该拥有一颗自制、克制的心智,从而不被肉体的索求所败坏。
二、心灵独立乏人生意义
生命如同一场漫漫长路,如果没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就难免会经常迷失方向,让心灵贫乏。所以独立性的匮乏也是造成”心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很多人从小就是娃娃亲,生活所需他人全包。久而久之,个人的独立性被压抑得严严实实,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别人的主导。
得过且过的生存本来就枯燥乏味,更何况没有独立的意识?所以当身边的人离去、财富荡然无存时,他们内心就立时遭到了冲击和摧残,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支撑和救赎。原先平和无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彷徨无助。内心也因此变得索然无味,短暂的富人生活顷刻间化为一潭死水。
很多人的情况就是如此,旁人看来好不体面,但其实已经心灵穷矣。独立健全的人格能让我们每时每刻怀抱意义,从而远离干渴乏味的生活。错失了它,我们的心灵就立时贫穷。
三、精神信仰空虚阙如
俗语说”活在人间如世路,有志倘无佛可怜”。可见,如果精神信仰上空虚阙如,我们很难不堕入虚无缥缈的生活,进而走向心灵贫乏。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么一些人:身外有恒产、婚姻美满、名利双收,可就是总觉得他们透着一股浑浑噩噩的味道。往深处看去,这其实源于他们内心没有一个可以寄托和追求的信仰。
有个做了十几年顶级白领的朋友就是这种光景。对方白手起家致富,供游子读完大学,在普通人看来也算是翩翩风度了。只可惜到了晚年,他自己也感叹人生空虚无比。他问我:”虽然活着无忧,但我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我们探讨过后发现,这”点什么”正是内心缺乏一个真正的精神支柱。他的很多事业成就不过是肤浅的虚名而已,内里再没有宗教或人文的精神滋养。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空虚不全,造就了他内心的”贫乏”。
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其他信仰,只要我们内心有所寄托,就不会觉得生命空洞,从而远离”心穷”的迷途。可如果一味追名逐利,等到有朝一日事业失意,灵魂的大门恐怕就永远关闭,人生也就从此贫乏了。
可见,哪怕金钱富足,内心健全的状态才是通往幸福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倘若欲望无度、缺乏独立性、精神信仰空虚,都很难不造成心灵贫乏。反之,只要守住这三条心灵本源,我们才能获得人生应有的内在富足感。
只是,现代人为铺张奢靡的生活方式所蒙蔽,顾此失彼,以至于很多人还在贫穷的道路上穷途末路。记得萧伯纳先生说过一句很有意味的话:”自珍重自身以外,尚有什么更需珍重的呢?”每个人的最大财富不是别的,正是自己内在丰富的生命。一个拥有了内心的富足,哪怕一无所有,也能活得多姿多彩、潇潇洒洒。相反,如果连一线生机都不复存在,那样的虚有其表又有何意义呢?
总的来说,一个人内心的富足与否,无外乎是欲望是否得到控制、是否拥有健全的独立人格,以及是否具备了精神寄托这三大关键。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如果连最基本的独立性都无法把握,精神信仰更是无从谈起,那心灵陷入贫乏就是迟早的事了。
美国人常说:”上帝是富者的银行,穷人的万事通。”可见即便一无所有,只要我们还有一线生机,就依旧拥有着最后的财富。只不过上天是否能开启它的大门,就全凭咱们自己的造化了。这种生命的拙见或许很朴素,但却深具哲理,值得每个人好好学习和体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