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最好的活法:寡

人生就像一场大戏,上半场注定多舛,下半场才能豁然开朗。当到了年届花甲之际,真正该做的不是执迷于功名利禄,而是学会”寡”一些东西,活出自在逍遥的人生风采。

所谓”寡”,即是”少”之意。它并非要求我们把生活简朴到极致,而是教导人们要活出醍醐味来,达至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人到中年以后,正是时候摒弃浮躁和奔波劳碌,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从而品味生命的醇香。这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譬如皇亲国戚的大家苏东坡,他就是最好地诠释了”寡”的活法。让我们从这位人生导师身上学习一番这种智慧吧。

寡欲淡泊,寡爱倾心

当人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应该学会”寡欲”和”寡爱”了。所谓寡欲,就是要有克勤克俭的生活品质;而寡爱,则是要修身养性,勿被私欲所惑。

苏东坡有诗云:”众芳摇落独爱菊,百花盛开不理人。”他从来都是寡欲的主,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洁身自好。家富人荣之时,他并未被金钱利权所惑,反而保持着清高气节。即便经历了多次贬谪,他也从未降格或屈服,这种不被世俗征服的洒脱自由,正是”寡”的体现。

至于寡爱,苏轼更是明白这一做人哲理。他处士之年,身份微贵,却坦荡荡地只对词曲文赋一往情钟,彻底摆脱了世俗羁绊。这正如他所言”但将真率去,无弃荒唐边”。其欢喜寡爱的风骨,令人不禁钦佩。

一个人如若能从内心达到寡欲、寡爱的境界,才能保持初心不改、先天不移。即便身处颠沛流离、起伏跌宕的世界中,也终能超然物外,做到与世无争,从而活出真正自在的人生。

寡居闲适,寡言耐心

寡欲淡泊之后,人生下半场的另一大乐事就是寡居和寡言。所谓寡居,就是要安份守己、安于闲居;而寡言则是要延年益寿、保重身躯。

苏东坡晚年时在常州惠山定居,那里湖光山色、禽鸟环绕,正是个养生逍遥的佳境。他日夜与书为友、与诗词为伴,其安贫乐道之心快人快足,从容不迫。诗云:”散髯随身老,傲然亦云平。居山寡闻语,山阿能秣驴。” 真可谓是栖心养性、寄情园林的安闲生活呀。

此外,苏轼也颇注重”寡言”一道。他在著名的《赤壁赋》中写道:”回朴婆娑,还于草木之心。” 这正说明他晚年已是无心于尘事,只想静养生命,保重身躯而已。

寡居寡言,正是中年人士最佳的生活方式。因为这个阶段的人,已过了挣扎求名的年纪,也该释怀尘世浮云了。既然不能再有年轻时的浮华,不如就寡居一隅,安详度日去吧。同时也要寡言节欲、保重身躯,以完成人生大休止的安享。

寡盖非无,寡情最难

所谓”盖”即是指精神财富的寡贫。淳朴的民间百姓固然盖非若斯,但即便是士大夫阶层中的显贵名流,也未必幸免。

苏轼深谙此理,自警自勉:”虽非文人陋儒,反足为千载下教训。”他认为,一旦精神入俗,内心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在位极人臣之际,他仍旧谨慎戒惕,时时提醒自己以诗词耽读和学问自勉,不能盖于一时名利场所。

“盖”更甚者,连情操都会走样,此乃”世情”之可怖。如果连基本情操都堕落了,那一个人也就功亏一篑,无以自持了。所以我们不仅要”寡盖”才好,更要”寡情”。

苏东坡做到了。他在遭遇诬陷和贬谪的艰难环境中,从未背信弃义,从未卑躬屈节。其淡泊名利、宁静寡欲的高洁心胸,正是”寡情”最好的诠释。

一个人如果连物质精神生活都寡贫了,其情操品德自然也就会贫乏莫及。唯有做到寡盖寡情,才能最终活出一个人生理想的高谈阔论。这正是苏轼为我们做出的表率。

寡亲寡故,寡蔽难离

人生下半场如何过活,我们且从苏轼身上多学些道理。他不仅教导世人寡欲寡爱、寡居寡言,还倡导了”寡亲寡故”和”寡蔽”的做派。

所谓寡亲寡故,并非是要人与世隔绝,绝交亲朋。而是要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摆脱世俗的纷扰和羁绊,做一个洗心革面的逍遥散人。老苏在遭贬黄州时,就付诸身教力行,断绝了外物的干扰,潜心探究人生真谛。

苏轼还提出”寡蔽”一说,认为年过知非后应摆脱迷蒙。他说:”少年未解事非,长大何曾越隐晦?”旨在警醒世人,过往有多少是自以为是,非理作祟,到老就该摆脱这些心智蔽障。

所谓寡蔽,就是摒弃一切是非执念,超越俗物羁绊,乃是达致智慧自在的至高境界。没了成见,没了疑惑,人生才会完整纯粹;没了私欲,没了偏颇,生命才会自在舒展。苏轼深谙此理,所以才能潇潇洒洒地活出精神的自由。

经此一番寡,方知人生天意!我们人到中年之后,正应该学会寡欲淡泊,决绝权势纷争;还要寡居闲情,逍遥自在度日;更要寡亲寡故,摆脱尘缘牵绊。如此深入浅出,梳理人生,才是活出最后的诗意。

“少”而不烦,自在漫生活

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人崇尚”寡”的生活智慧。那是因为,随着阅历的积累,他们逐渐体会到物质精神的贫富反而成了生命的累赘。因此,只有通过去除这些累赘、寡淡生活,才能换得自在清闲的人生。

苏轼便是这种”少淡为贵”的代表人物。在他晚年定居惠山时,生活已渐入佳境、岑寂无喧。有诗云:”吾尘惹尘中,奈我辄朽木?美人与佳士,应期亦赖已。晚乡静徽音,自得守丰乐。” 正说明他到了晚年已做到了去芜存菁、寡然自适的人生境界。

放眼当代社会,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活在物欲的困扰中。他们为了名利场上的一时荣华而奔波劳碌,终日操劳疲惫。十室九空,或许才是更好的生活态度。就像苏轼所言:”守道不归乡日暮,过桥亭下客无多。”立志虚怀若谷、归根无累,才是生活的正道。这也正是寡淡生活的本真精髓。

苏轼用自己的人生给后人诠释了”寡”的活法。他虽曾经环穷守窘,但终于在后半生摆脱了物欲和世俗的羁绊。淡泊了名利追求,简朴了生活方式。他”散缘了无系”,最后达到一种至高超然、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这种独往独来、乐与其成的生活态度,正是”寡”的最高境界。

今天的我们,是否也该学习苏轼这位导师,在人生下半场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不被世俗纷扰所羁绊,不被虚名利禄所扰乱,学会简单生活、平和自在。正所谓”少则多福”,通过寡淡生活,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自在。

当然,这种”寡”并非要人们刻意追求苦修,而是一种内心的归真返璞。我们应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但也要学会放下、淡然处之,保持一颗自在的心。生命短暂如白驹过隙,若能活出这种淡泊寡欲的生活,便是人生最大的精髓与快乐所在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860.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