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来临,孩子们告别了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阵子了。不少家长都会在这段时间给孩子适当放权,鼓励他们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学会自我支配。
但与此同时,孩子们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请求:”妈妈,放假了,我能玩会手机游戏吗?”当听到这个看似无心的问题时,您是何种反应?是毫不犹豫地直接应允,还是会有所顾虑呢?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蕴含了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大影响。不同的回答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成长体验。作为家长,我们在作答之前就应该谨慎思考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的启示。
顺从总是最easy的选择
很多家长,往往会下意识地选择纵容孩子的要求,毫不犹豫地应允他们放假期间可以肆意玩手机游戏。
表面上看,这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回答方式。孩子提出了要求,家长通情达理地予以满足,是否就很人性化了呢?好像也没什么不妥的。
但更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样做其实并不太合适。因为一味地纵容孩子在放假期间肆意沉浸手游,只会让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自觉地便容易逐渐丧失了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只知玩乐而忘记了生活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与此同时,视频成瘾也可能使孩子变得暴躁易怒,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极有可能直接对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长此以往,孩子自控能力的缺失和生理亚健康状态,都会严重阻碍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所以单纯地纵容和由着孩子们玩乐,未免有些放任自流了。只顺从孩子,忽视了作为家长应尽的教育职责。
简单拒绝可能也会适得其反
既然一味纵容并不合适,是否就应该简单拒绝孩子玩手机的要求呢?很多家长也确实会采取这种方式,生硬地下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
这样做固然可以避免上述纵容的不良后果,但它同样存在另一个弊端——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求知热情,遭到孩子的强烈抗拒,从而造成家庭不和谐。
我们应当知晓,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渴望通过新奇有趣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学习和娱乐需求。手机游戏正是这些需求的一种体现形式。
如果我们草率地予以否定,反而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但无法激发他们对学习探索的主动性,甚至还可能诱导出更加叛逆的行为。这对亲子关系的维系,显然会造成严重伤害。
同理,如果我们给孩子发布单纯的禁令,却又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他们也很可能无法理解我们的用意。而一旦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做法都会形同虚设。
所以,简单的否定和权威式的禁令,其实都并不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这会引发孩子的心理抵触,从而极大地阻碍了我们达成管理目标的良好预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秉持包容理解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
耐心引导才是正确之道
看到这里,我相信您已经明白了我的思路。既然一味纵容或是简单苛禁都并非上策,那么我们就应该走一条中庸之道——以包容理解、循循善诱的方式,耐心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生活习惯。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正视孩子求知求乐的本能需求。我们无权简单地剥夺他们这份权利,而应该用理性包容的态度予以认可和支持。毕竟,手机游戏并非完全是坏东西,它只要把握好度,同样可以为孩子带来乐趣。
其次,我们要耐心听取孩子提出的要求,了解他们对此的渴望程度。与其简单地拒绝,不如先倾听孩子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引导的分寸。
在听取了孩子的想法后,我们也应该给出自己客观理性的分析和看法。诚恳地向孩子解释过度沉溺手游的种种不良影响,让他们自主意识到行为的风险。不要简单地说教,而是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说。
当孩子们理解了危害,又通过我们的引导认识到客观性后,就应该与孩子们达成共识。不是一味禁止,而是在许可儿童游玩的同时,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和游戏类型限制。
比如每天固定时间玩手机,并且只限于一些益智类或教育类游戏。一旦发现沉迷的倾向就要立即制止。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也给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这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引导方式,孩子们自然就能在玩乐中认清行为的利弊,主动形成自律意识,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也因此而收获了孩子们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这才是真正高明的育儿之道。
潜移默化方能习惯根深
当然,光有规定和引导还远远不够,作为家长我们更要身作则,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我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直接的示范者和引路人。如果连家长自己都无法正确面对科技产品,那很难指望孩子们能真正遵从引导。比如,有些家长虽然明确规定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却自己又整日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就是自相矛盾了。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先做到自我约束。掌控好自己与手机游戏的关系,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智能设备成瘾的不良习惯。
希望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首先要用自身的行为示范和言传身教,给予孩子正面的潜移默化。
同样,我们还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不要整日把他们关在狭小空间玩手机,而是要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室外活动,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重视孩子们在体育锻炼、户外活动中养成的自律习惯,而不是将重心过于集中在单一的智能互联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会被游戏或手机这种工具给同化了。
与此同时,孩子家庭生活中的亲子陪伴时光也绝不能少。多与孩子们亲密交流、分享生活体验,让关爱和陪伴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常态。这样才能增进感情,让教育方式真正贴合孩子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单向管束。
总之,要让科技产品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利器,而不是枷锁,我们作为家长既要明确方向给予正确引导,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耐心坚持、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之下,这份习惯与态度才会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不同时期的孩子应有不同方式
当然,我们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采取相应的引导方式。
对于处于好动幼儿时期的孩子,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禁锢,而是要以温和友好的方式,适当满足他们玩耍的需求,同时也渗透一些基本生活礼仪。毕竟那个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如果操之过急必然会适得其反。
等到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后,我们就需要转而采取严格一些的要求了。在一定程度的许可权内,引导孩子们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例如规范学习时间、游戏时间的使用,培养良好的生活秩序。
进入中学阶段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而不是过于迷恋游戏或手机等消遣。适当放松,但更要培养高尚的精神追求。
当然,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耐心沟通、循循善诱的教导方针都是不变的。要以理解的心态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用富有亲和力的方式传授我们的观念。我们还要以身作则,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惟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在家长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否则,他们很容易就会在科技的无度诱惑面前,迷失了人生的应有方向。
总之,教育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做法,并及时予以调整和改正。只有耐心引导、身教言教的方式才是对的,单纯的放任或苛刻都不可取。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成长环境吧!只要我们用心时刻呵护孩子们,他们定能在游戏与生活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