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正蔓延,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

尽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沿袭的传统美德。但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不孝”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许多父母们浑然未觉,却还对外人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子女出人头地有出息。殊不知,这种虚荣的自我感觉和炫耀,恰恰暴露了”新型不孝”的严重危害。

一、我们要警惕”新型不孝”的表现

普通意义上的不孝,指的就是对父母缺乏赡养、不尽周济之责。而所谓”新型不孝”则更侧重于子女对父母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疏忽和忽视。

这种”新型不孝”表现形式包括:

1.工作忙碌,无暇顾及父母生活起居。子女们整日为事业奔波劳累,很少有时间和父母团聚,对父母的生活起居、饮食起居更是了无牵挂。

2.结婚生子后,疏于照顾老人。结婚后,子女们更多只顾自己的小家,很少体贴老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对父母的关爱陷入”失察”状态。

3.患病在家时,来访和问候寥寥无几。当父母患病在家休养时,子女们鲜少前来看望,未尽到应尽的赡养和照料之责。

4.冷淡以对,不再主动联系。更糟糕的是,有不少子女已经对父母彻底冷淡麻木,除非父母需要钱财上的补助,否则连个电话问候都吝啬。

5.托老所安养,责任全被钱财买单。一些子女甚至将老人完全推给了老人院,对父母的养老费用一笔买单就算是了事。

这种”新型不孝”的症状,正在愈演愈烈。而最可怕的是,很多父母竟然对这种现象浑然不知,甚至还对外人夸夸其谈,骄傲地炫耀子女们有出息。

二、为何父母会如此迷失?

对于”新型不孝”的现象,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会有那么多父母置若罔闻,反而对子女的行为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口头压倒性教育。

我们的教育模式长期过于注重言传身教,认为只要言辞上强调孝道理念就行了。而很少重视亲子沟通和互动,助长了父母对子女缺乏体贴关心的错觉。

  1. 过度言语迁就。

相比于身体力行,更多父母宁愿用言语来宽慰自己。他们习惯于对子女的不当行为迁就和包容,极易让自己忽视真正的孝道本质。

  1. 企盼子女成功代价。

一些父母存在成见,只要子女事业工作有成就,自己就可以为此感到无比光荣。他们把子女的成功等同于孝顺,以此来安慰自己。

  1. 传统观念作祟。

在老年人心目中,孝的概念还停留在生活赡养的层面。只要子女们没有虐待他们,于是便视子女已尽孝道义理,对精神上的疏忽习以为常。

  1. 父母骄傲自满观念。

还有一些家长存在骄傲自满的思维定式。他们认为作为当代父母,让子女能够独立自主发展就是最大的孝行,其他的照顾辅导便显得苛刻了。

三、”新型不孝”暴露出文明代价

在看似满足和幸福的表象下,”新型不孝”的传播无疑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1.缺乏仁爱底蕴。

一旦缺乏子女对长辈的仁爱底蕴,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人文温度和道德文明建设。人与人之间将会变得更加冷漠疏离。

2.家庭扭曲变形。

孝道文化的缺失,也意味着我们的传统家庭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变形。家庭和睦的氛围无法获得有效维系,也就难以发挥传统功能。

3.年轻一代乏思想纪律。

不注重孝文化的传承,年轻一代将失去基本的思想约束。他们更容易盲从和肆意妄为,违背社会公德,从而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4.社会矛盾加剧。

缺乏孝文化的滋养,也必然会加剧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隔阂,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这对社会稳定是一个隐患。

5.人口红利流失。

从根本上来说,”新型不孝”的流行将会让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红利大国的人口资源优势彻底蚕食殆尽,社会将更加不堪重负。

四、如何重新唤醒孝文化意识

“新型不孝”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要想办法重新唤醒人们对于孝文化意识的自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1.加大思想认知教育。

教育部门和社会团体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孝文化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让人们树立正确观念。

2.家庭亲属专题指导。

通过定期的讲座和家访形式,专业人士要充分向家庭成员讲解孝文化的重要性,并给予具体的实践指导。

3.优化企业年休假模式。

企业要压缩工时,保证员工足够的年假时间照顾家人。以体制设计来优化许多家庭忽视孝道的问题。

4.加大社会舆论导向力度。

各大新闻媒体要经常针对”新型不孝”疫情发声,通过正面导向和负面曝光,增强社会引导效果。

5.综合发展养老事业。

政府要重视发展养老事业,建立完善的帮扶补贴和社区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照料保障。

6.构建孝文化发展激励机制。

从法律层面来规范孝道实践,政府和企业也要制定相应激励鼓励政策,来提高孝道的社会关注度。

只有借助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加大孝道重视程度,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新型不孝”的恶劣影响,让孝文化意识在新时代里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五、从小培养孝文化良知

总的来说,”新型不孝”的问题触及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这种新型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预防措施。

不过,孝文化教育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孝文化意识,从而让孝文化成为一种固有的社会良知。这样,社会才能真正焕发出新生的文明生机。

首先,在家庭教育层面,父母要从小就用行动去教导孩子尊老爱幼的基本品德。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关爱长辈的自觉意识。

其次,学校和社会团体也要为孩子们创设亲身实践的场景。让他们在校内外都有机会去服务和帮扶一些老年人,培养孝老敬老的习惯。

再次,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儿童孝道教育事业的推进力度。比如将道德品行素质与升学挂钩,从制度层面来确保孝文化教育的严肃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孝文化良好氛围。大众传媒要充分宣传正能量,讴歌孝道美德,让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能受到渗透和熏陶。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孝顺家人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孝文化意识,这种良性风俗传统才能在当代社会生根发芽,并延续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作为父母自身也要率先垂范,给子女们树立良好的家庭孝道榜样。

总之,没有什么比从根本上遏制”新型不孝”疫情传播更加重要和紧迫了。让我们携手共建孝文化新生态,为社会增添新的文明正能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2947.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