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按钮关注微信公众号“谷声熊”
轻轻松松养成受益终生的读书习惯
“熊,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异性魅力注定会慢慢流失吗?”
留言的这位女性读者告诉熊,再过两年她就要40岁了,和老公从恋爱算起,也已经在一起了快10个年头。
她说,不知是不是所有女性临近40岁时都会经历这样心态上的波动,总之她自己最近陷入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烦忧——
她担心自己会逐渐失去魅力。
“生活太忙了,工作,家务,人际,带娃,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没精力化妆,也没太多精力研究穿搭,生完孩子之后,体重也一直减不回之前的水平……有时候对着镜子,总能注意到眼角那几根皱纹。”
“我知道熊你可能会说,要接纳年龄,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但,我接纳自己老去,却不知怎么接纳自己优雅、充满魅力地老去。熊,我该怎么办?”
熊知道,无论我们听过多少道理,在真切地感受到年龄的增长时,都还是会无可避免地陷入阶段性的焦虑。
不过,关于“老了是否就会失去魅力”这个问题,熊想,熊或许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答案——
不会的。
一个人身上的魅力,不会因为年龄、外貌、皱纹、穿搭这些而改变;
因为真正的魅力是发自内心的,是由内而外的,是岁月无法夺走的。
说到这里,熊想起了一个人,她就是著名诗人、作家、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
熊想,许多伙伴第一次听到林徽因的名字,或许是从与她有关的爱情故事里。
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位民国风云人物的故事,让她成为了民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女子。
但,熊今天想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个不一样的林徽因。
少年成名,游历世界,学贯中西;后半生经历战乱,颠沛流离。
在建筑学上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天分,建筑事业,占据了她一生中很大的位置。
所以在生命最后一刻,人们对她的定义不是诗人,不是文学家,而是“建筑师”。
林徽因的魅力,不仅仅是漂亮有才情,而是她在她生活的时代里,仍旧活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而今天,熊想要为大家分享一本畅销六十多年的文学经典,也就是林徽因的那本《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汇集了林徽因经典的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作品。
诗歌部分,熊后面有机会再为大家摘录。
而本次,熊主要想向大家分享,熊从林徽因的散文中获得的一点感悟。
相信大家在读完今天的文章之后,也能感受到林徽因的魅力,并且意识到——
一个人的魅力,从不取决于外在,而是取决于Ta是否有一颗爱生活、爱自己的心。
(文章插图来自韩国插画师nayo)
01
“隔着一个窗子,你还想明白多少事?”
在一篇名为《窗子以外》的散文中,林徽因记述了她的一段经历。
她说,有一次,在她廊子的铁纱窗之外,路过了四个乡下人。
他们其中一个头上包着暗黑的白布,两个包着褪色的蓝布,另外一个是光头,四人一起半蹲半坐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隔着远远的距离,林徽因能看到有一个人手上提着篮子,有一个人拿着白木棒,另外两个人呢?则因为身处树荫底下而没办法清晰看到手里的东西。
他们显然在聊天,但除了几声山西梆子的声调,其它并听不清什么。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一件事,引发了林徽因的思考。
她说:“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隔着窗户,人们能感受到的,只有——隐约的视觉,模糊的听觉,迟钝的嗅觉;
但事实上,窗子以外有什么呢?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黍,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林徽因真的只是在说“窗子”吗?是也不是。
这“窗子”,一方面的确是指隔开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窗户;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指我们内心的无形的“窗子”。
林徽因说,内心有这扇无形的“窗子”的人,即便走出了房间,也谈不上真正接触和认识这个世界。
听不见路边大白菜一斤多少钱的叫卖;
遇到粪车就皱着眉把鼻子捂的紧紧的;
遇到奔跑着追电车的男女,或路边为几分钱争执不休的顾客和摊贩儿,也没办法真正理解他们的心情;
永远不会留意到从陕西过来做生意的老头,和穿着棉布衫小心翼翼抱着蓝布包袱的老太;
路过那山那树那云,看一眼,拍个照,便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这风景……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可是——“隔着一个窗子你还想明白多少事?”
是啊,我们来到这世界上,若想好好体验体验这个世界,是不能仅仅站在窗子里的。
要走出去,别只凭着想象,而且切身走出去看看;
心也要走出去,忘掉那些所谓的“身份”“地位”“经验”“正确”,用真诚的、平等尊重的态度来与万事万物打交道。
这是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热爱生活,需要用心。
02
“一泻阳光,不可思议的流动而又恬静的瑰宝。”
林徽因在6岁那年得了水痘。
在她的家乡话里,水痘不叫水痘,而叫水珠,林徽因觉得这个名字很美丽,竟忘却了它是一种病,进而感受到一种神秘的骄傲。
不过,得了水珠的小孩,也还是会被孤独地留在一间房屋里休养的。
那日子很难堪,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候”。
起初,林徽因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上,听听有没有人的脚步,是否有人来,希望有人来;
直到有一次不耐烦了,她蹑着脚走到房门边,从门缝里向外探望。
没想到却就这样遇到了一生都忘不掉的“风景”——
“那是大概刚午后两点钟的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桌,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
桌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寻常的振荡。”
从那以后,有个问题留在了林徽因心里:
“为什么那片阳光美得那样动人?”
时间经过二十多年,林徽因想明白了很多事,却始终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直到有一天,她再次邂逅了这样一泄阳光。
那是个初春的午后。
“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到处射。”
“室内顶寻常的一些供设,只要一片阳光这样又幽娴又洒脱地落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
此时林徽因的心情,再次与六岁那年重合了,唯一不同的是,她已经不执着于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她明白:
“我此刻为着一片清婉可喜的阳光,分明自己在对内心交流变化的各种联想发生一种兴趣的注意,换句话说,这好奇与兴趣的注意已是我此刻生活的活动。一种力量又迫着我来把握住这个活动,而设法表现它,这不易抑制的冲动,或即所谓艺术冲动也未可知!”
是啊,拥有对生活的感知力,能够从生活中平凡的一抹阳光,又或是一花一草中感受到情绪的流转——
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又或者,就是热爱生命、认真生活的魔法吧。
03
“让我们共同酸甜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
穿过历史。”
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
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并不会觉得自己发生了多少变化;
但当和很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发现朋友脸上多了些疲惫和皱纹,以及经历了生活的“沧桑感”,才兀的反应过来,同样的变化或许也发生在自己脸上。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易。
如今时代中使我们发生变化的,或许是之前的三年疫情,或许是如今的经济不景气;
而林徽因那个时代面对的困境则是,炮火与离散。
正如她说:“经过炮火或流浪的洗礼,变换又变换的日月,难道彼此脸上没有一点记载这经验的痕迹?”
但尽管时遇如此艰难,林徽因却说,身边大多数平凡的老百姓,也总是笑着的。
“朋友又见面了,点点头笑笑。”
“脸上所刻那几道并不使彼此惊讶,所以还只是笑笑好。口角边常添几道酸甜的纹路,可以帮助彼此咀嚼生活。”
就比如。
总有人“离散而相失……去故乡而就远”,但生活还是缓弛地伸缩着,能怎么办?苦笑吧。
可怕的经历成为了一种原始的骤然唤起纯筋肉反射作用的恐惧,能怎么办?辛酸地笑吧。
遇到陌生人,虽然不知道对方经历过什么,但总之彼此都不容易,怎么办?会意地笑吧。
“口边那酸甜的纹路是实际哀乐所刻画而成,是一种坚忍韧性的笑。因为生活既不是简单的火焰时,它本身是沉重,需要韧性地支持,需要产生这韧性支持的力量。”
所以,这似乎也在告诉如今这个时代的我们——无论再难,不妨笑笑吧。
这笑,是希望,是自我安慰,是信心,更重要的是,它是力量。
正如林徽因所说:
“如果你有志不让生活在小处窳败,逐渐减损,由锐而钝,由张而弛,你就得更感谢那许多极平常而琐碎的摩擦,无日无夜地透过你的神经,肌肉,或意识。”
感谢拥有,感谢平凡,感谢日常,然后对它们报以微笑。
微笑着,等待生活终将变好的那天。
写在最后
读到这里,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被林徽因的清醒、对生活的热爱所打动,又是否从林徽因的讲述中,收获了一点点面对生活的智慧。
不过,就算读完并没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点,也没关系,因为能够读到这里,也已经足够厉害,注定已经在阅读中收获了内心的滋养。
正如对于林徽因来说,阅读的习惯也伴随了她终生。
她曾说,阅读对于她来说是一件很私人也很美好的事情,是一生都不该放弃的事情;
因为读书可以精心,可以明智,这也成为了她一生的座右铭。
事实上,这也是谷声熊建立谷声熊读书会的初心。
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相信阅读的力量、渴望养成阅读习惯的人,通过极简轻松的阅读方式,收获内心的滋养和内在能量的提升;
进而在书中找到一处精神世界,不再迷茫,不再随波逐流,更好地接纳真实的自己。
欢迎大家加入谷声熊读书会,领取自己的专属阅读食谱。
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内容
👇扫描海报二维码立即加入👇
点个「在看」
愿你我都能好好生活,热爱生活
拥有由内而外的魅力
各位,晚安~
今日互动话题
从今天的文章中,
你有收获什么启发吗?
在留言区说一说吧~
点个分享或者在看
每日读书打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情感故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