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返贫的五大祸首你能精准躲过吗

“锦衣夜行耍富态,昨夜风狂今朝灰。”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忧患意识里写下的诗句,描绘了中产阶层的无常贫富。由此可见,阶层的上升和下降,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看清影响财富安全的潜在风险,从而有所防范。那么,究竟是哪些隐形”祸首”会令中产阶层陷入返贫的危机呢?我们又该如何精准规避?

祸首一:侥幸心理的麻痹

很多时候,当我们刚刚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尝到一点甜头,就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心理。中国古语有云”居安思危”,敦促我们切莫仅仅因为一时的安逸就自负骄躁。

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家世显赫,权倾朝野,可谓是名门权贵中的翘楚。但他在《勉学文》中却如是说:”病起于安躁,祸生于骄惰。安安逸逸,而不自修;骄骄惰惰,而不自省,所以陷于患难而不自知也。”可见,人一旦陷于骄纵安逸,便很难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危机,从而酿成大祸。所以,对于普通中产家庭来说,一味执迷于眼前的小富小安,是最易让财富安全陷入隐患的。

祸首二:盲目攀比的虚荣

中产家庭固然比底层人群更为富裕,但如果执迷于与更有钱人消费攀比的虚荣心态,同样也会落入财富失守的危机。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写有”收馆日夕努力耕作,不肯朝夕俯仰人”的诗句,劝人应当肃穆做事,切忌因攀比而生浮华虚荣之心。

明代思想家陆九渊也有相同的警醒:”金钱万物,皆名利之资。若使名利心重,欲望日殷,虽锺于钱粟,无异于负重,非独心神不泰,抑亦奔走人世而不得所求。”浮华虚荣的攀比之心往往是让人无休止贪婪的根源,越是如此,内心的焦虑和负担就会越重。到最后,不仅难以获得心灵的安宁,财富也会因此而荡然无存。所以,对中产阶层来说,盲目攀比和虚荣,无疑是最大的财富杀手。

祸首三:暴露风险的投机

除了内心上的隐患,中产阶层返贫的另一大祸首,便是外部的冒险投机行为。根据研究显示,不少中产家庭在经济条件尚可的情况下,会过于自信地进行一些高风险投资。比如购买热门概念股、外汇期货等高风险金融产品,甚至是借贷炒房炒楼等。中国古训有云”财不过三代”,其中一个深层原因即在于此类投机冒险行为。

宋朝理学家邵雍就明确指出:”登攀虚利于近日,甚于固陷于永世。”盲目追逐短期暴利虽能一时满足虚荣之心,却是与长久稳固的财富背道而驰。再有欧阳修在《醒世恒言》中也说过:”富贵者,以福为累;贫贱者,以贫为忧。”无论阶层如何,都不应贪图一时之利而盲目冒险。所以,想从根本上避免返贫,就应远离高风险的投机冒险行为。

祸首四:缺乏规划的浪费

安于现状、麻痹了警惕性,自然也就难以对未来有所规划。缺乏规划意味着财富无法得到合理分配,从而随时会被无谓的浪费所消耗殆尽。宋代著名思想家张载就说过:”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中的贪婪之欲若得不到约束,必将导致浪费挥霍。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则在《传习录》中劝人”存诚味素,去奢入儉”。即使处于相对富足的中产阶层,我们依然需要存诚朴素的生活习惯,摒弃一切奢侈铺张浪费之风。只有如此,财富才能真正为己所用,而不会被无意之间的败家耗损殆尽。所以,对于中产家庭来说,缺乏合理规划和节俭理财的意识,同样是最不可忽视的返贫隐患。

祸首五:教育失利错失人生

最后一个中产返贫的重要风险,则是后继无人的教育失利。许多中产家庭为了孩子未来能继续中产阶层的生活,花费重金在教育培养上。然而,一旦因教育方法或培养理念的失误,使孩子无法获得相应的受教育程度,家庭中产地位也就无法得到延续,返贫的危机就会迫在眉睫。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便曾说过:”穷则思于俭,富则思于教育孩子。”可见,保持中产阶层的家庭地位,教育抓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家族能否持续兴旺下去。再有程朱理学中也强调”存养气质,方能济世利人”。要真正使家族不至于中落,祖辈就必须从小抓住教育关,让后代保持高尚的气质涵养,而不至于流于蛮野。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家庭教育的成败,也将直接影响一个中产家庭能否持久安泰。

总的来说,造成中产阶层返贫的主要祸首,无外乎侥幸心理的麻痹、投机冒险的贪婪、浪费错误的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失利的隐患等几个方面。而要真正躲过这些祸根,我们就需要像古人那样,反省自身,审慎行事,方能从内而外地筑牢财富的保障。诚如宋代理学家程颢所说:”君子务本,本固荣行。”只有扎实修身养性,努力耕耘,财富和地位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061.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