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悟透自己,才能把握住自己,你做到了吗?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我有身,则我必假外物释形,一假外物则耽忘矣。”春秋时期,庄子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之谜。我们每个人都被一具肉身所束缚,由此而产生了对外物的种种执著和欲望,从而忘却了自己本心的清明。

然而,唯有彻底悟透了这个人生之谜,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肉身的桎梏,返朴归真,重新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和本性。否则就只能在生死轮回中碌碌无知,永远陷溺在无休止的欲望漩涡之中。

一、 被欲望所困,迷失了本来面目

“何谓吾有身?吾无所逃吾身,吾身无所逃吾情。”庄子的这句话无疑点出了人类最大的麻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具肉身,而这个肉体和情欲就是困扰我们、束缚我们的根源。正如庄子所言,再也逃不掉了,只能在欲望的牵扯下一味挣扎苟延残存。

比如一个人在感情上,由于一时的情欲冲动而背叛了原配,最终家庭破碎、伤害了亲人。他当下虽然感到难过痛苦,但也许很久以后仍会重蹈覆辙。

又如一个人为了追求金钱,沉溺于一味追逐权势地位和财富,以至于背弃了道德底线,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他也许暂时感到欣喜若狂,但又能持续多久呢?

在食色财气等肉体的种种需求之下,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做出损人害己的事情,最终失去了本心的操守。这个时候,我们的本来面目已然迷失,手足无措,不知所措了。

二、欲望如影随形,离苦是有路径的

虽然欲望的纠缠似乎势不可挡,但其实我们并非完全没有摆脱它们的可能。老子和庄子所教导的”无为””逍遥””去欲”等智慧,都为我们指出了一条离苦的康庄大道。

比如《老子》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我们应该时常保持无欲的状态,用敏锐的心智去观照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肉体的一时欲望蒙蔽了真理。

庄子则教导我们要”恬淡无为,从事不伐”。也就是做到内心淡然平和,对任何事物都不去勉强追求,从而脱离对欲望的执著。他还说”无喻则无私”,意思是一旦我们没有了个人的主见,就无所偏执,从而也就无私无欲了。

总之,无论从老子还是庄子身上,我们都可以学到摆脱欲望的智慧。那就是时时保持一颗无欲的本心,用澄明的大智慧去洞见万物的本质,从而真正达到了”无私”和”无欲”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欲望的羁绊。

三、知行合一,彻底清醒觉悟

理论和思辨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这些智慧。《老子》中说:”吾有大患,多藏于臆。”意思就是光靠想象和思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真正身体力行,彻底清醒觉悟,才能摆脱欲望的困扰。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受到传统的羁绊,被灌输了种种有违本真的观念和习惯。想要返璞归真,走向大智若愚的高度,就必须一点点从内心打破这些桎梏。比如克服贪婪、克服嗔恨、克服愚昧无知等等。

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历经艰难曲折的修行。就好像孔子所说的”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无隐乎尔”,一个人要真正明白自己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正所谓”时时熏修,不废荒焘”。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修行,才能彻底清醒过来,洞见本真。

历史上许多贤人先哲正是靠着毕生的修行,才终于完全觉悟了自我,从而不为红尘所扰,坦然自若。比如陶渊明就是逃亡现实,游手于自然田园之中,最后做到了”复命于渔阊””着酩酊乾”的悠然自得。他的处世态度正源自彻底的清醒觉悟。

四、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合一

当我们做到了彻底清醒觉悟后,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与天地万物原本就是一体的。届时,我们便可以完全摆脱欲望的桎梏,顺应自然,与万物合一。这也正是道家智慧的最高境界。

比如庄子笔下的”逍遥游”其实就是极力呼吁人们要回归自然,不为尘世羁绊所扰。他效仿蝴蝶和鸟儿在天地间自在飞翔,体现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高境界。

老子也是同样的主张。他认为”一生两息俱妄作,惟心惟力保生真”。只有真正涤除心智的疵累和污浊,我们方可顺应自然,与天地合一。所谓”匪生于无性,匪化于无形”,也就是要回到本真的自然状态,与无为自然共合。

这种顺应自然的智慧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修行至高的阶段才能真正悟透。但是如果做到了这一步,我们就能真正摆脱欲望的纠缠,彻底把握住自我,从容自在了。

五、一念之差,便受业力所拘

然而要想完全摆脱欲望、达到觉悟自在的境界,绝非易事,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庄子就警告人们”一失足成千古恨”。意思是说只要一念之差,稍有疏忽,就会陷入无尽的欲望中,遭受痛苦的业力纠缠。

历代哲人也都不乏类似的警示。老子说:”执子之生存,不贵乎诗。”意思是我们要时刻警醒,不为世俗所迷惑而陷入罗网。陆游还说过:”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身多疾苦,口尝酸辛。”都在告诫世人那欲望的黑暗一旦笼罩了我们,就无比艰难逃脱。

哪怕是生死禅师如释迦牟尼,也曾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遭受生死轮回的业力所拘。佛陀说:”生死轮回痛如刀,我皆历尽更无瑕。”可见摆脱欲望是何等不易。古语也道”道可径,非可卒”。想要摆脱红尘的桎梏,唯有一步步踏上修行的艰难征程,坚持不懈,戒骄戒躁。

只要我们稍有疏忽,欲望就会卷土重来,隔阂我们通往自由之路。所以我们必须时时警醒,才能真正做到把握自我,与自然天地合一。

六、知行并重,修行终身不渝

古人常言:”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意思是悟透自己,摆脱欲望的人,必定知之深重;而那些浑浑噩噩的人,就只能在欲望中漂泊不定,永远迷茫。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同时用功,不能有丝毫懈怠。要知之又行之,持之以恒,才能做到真正把握住自我,实现与天地万物的至高和谐。

从理论层面,我们要潜心研读先贤们留下的宝贵智慧,仔细品读其中的精华。无论是老子的”逍遥””无为”,还是庄子的”齐物论””达观”等思想,都蕴含着探索自我的奥秘。

但止于纸上而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用毕生的修行来践行这些至理,才能收获真正的大智大慧。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我们努力克服私心肉眼,用澄明的智慧洞见宇宙本体,从而彻底觉悟。

一念放下,自在逍遥。一念贪恋,痛苦纠缠。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只有真正悟透自己的本质和欲望的迷惑,并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时用功,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融而为一。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终极理想和至善之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110.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