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真的很重要!(深度好文)

“日知其所亏,月无穷其所纵,可以为仁矣。”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心态”的论述。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明白自己的不足,时刻保持谦逊好学的心态,必将终身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方能成就仁德的人生境界。可见,心态于人实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正确的心态,能使人内心宁静稳重,外在举止沉着果敢;相反,如果心态失衡,必定行为失常,人生也就难免陷于颠簸。因此,我们务必要用心修炼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方能在人生之路上稳操胜券,阔步前行。

心态一:时刻保持谦逊好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宋儒张载在《正蒙》中对人生心态的期许。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心态坦荡谦逊,不为外物所扰,专注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无论身处何种处境,我们才能心无旁骛,不断精进自我。

初一看或许张载的话有些高深,但只要反观自身经历,我们不难体会其中的真谛。比如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当我们事业腾飞时,会不会常常被骄横气息所主导;而在遭遇挫折时,又会不会轻易动摇坚定的信念呢?由此可见,一个不够谦逊的心态,往往会让我们在机遇和挫折面前产生极大的心理波动,于是人生也就飘忽不定,难以踏实前行。

再看历史上一些前车之鉴。南宋时期的曾布被广州富户耻笑其贫穷,劝其”宜作现成对口便计,不须为诗文矫命”。而曾布却从容以对,并写下那声名赫赫的词句:”路有凌云足,生涯恰恰然。人生饱乐无欠,富贵不能淫。”可见,正是他谦逊自持的心态,令他即便身陷贫贱,也从不自卑和动摇。相比之下,如果他心态懦弱,早就被外物所惑而中途放弃了诗文人生。

再看一些成功者的故事。牛顿曾说过:”我就像一个站在海边的孩子,捡到比别人的贝壳漂亮一点而已。”在取得了人类知识史上最伟大成就之一后,他仍能谦逊有加,怀揣一颗平常心。同样,华罗庚也曾留下一句至理名言:”我不过是捡来一点狗尿尿的,谁想为中国数学做点微小事罢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谦逊好学的品德,他们才能永葆昂扬向上的人生心态,在学习和事业上不断突破自我。

时至今日,这份谦逊从心的态度更是不可或缺。每个人都应该像诗人龚绍宽所说的那样:”知日知日啊日啊,我肯为地卑污谄,磕头于化工之外,且看人生。”时刻保持谦逊好学的心态,用虚心的姿态尊重每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进升华,不断成就更大的事业。

心态二: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中有这样的教诲。指出了人们应该以”弘毅”雄伟不移的心志来从事自己的事业,才能终有所成就。只有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突破重重障碍,一路高歌向前。

从历史典籍到现实生活,这种矢志不渝的心态无处不在。战国时期,陈涉”力学”不已,终于推翻了秦朝暴政,为汉高祖扫平了复兴之路。明代,郑和在短短二十余年内下西洋七次,开拓了当时人类无法企及的疆域版图,其间艰险可想而知。而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无数人却以矻矻之勇气书写了辉煌篇章,令人仰止。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一种坚韧不拔的心态。正如鲁迅笔下的孙福浩那样,宁以疾苦入膏肓,终不为小节所萦绊。有了这分”弘毅”雄心,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我、突破枷锁,真正掌控属于自己的人生。反观曲折畏缩的心态,只会让我们在道路的每一个转折处望而却步,生命也就只能停滞不前,最终葬送 The rest of what we once believed to be 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回看自身,我们每个人其实生命中都不乏此类矢志不渝的经历。也许是考学时孜孜不倦的求学之路,也许是事业上披荆斩棘的拼搏过程;又或是为了梦想而孤注一掷,甚至是在最绝望的时候仍死撑到底。每次这般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我们才能突破重重困局,向着胜利的彼岸前进一步。如果缺乏这份”弘毅”之志,我们很快就会被眼前的艰难所惧怕,甘心堕落为世俗的囚徒。

心态三:宠辱不惊澹然自在

“吾生於憂患,而樂有馀裕焉。”宋代大儒周敦颐临终前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际遇:无论是荣辱得失、得意失意,都当泰然自若,心无旁騖,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高瞻远瞩,对一切变幻莫测的事物旁观 choiceban。

这种心态,同样也渗透在历代先贤的生平之中。哲人庄周曾漫步于踌躇满志的春秋战国时代,却能”以不伐为家”自得其乐。而程颐更是在动荡不安的中年丧子,依然淡然处之,闲身奉教。正因为有了这种宠辱不惊的淡泊心态,他们才能在动荡的时代里淡泊自处,不为一时一事所惑,真正做到了”一如”。

还记得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吗?在那漫长艰辛的使命中,他不但多次遭受国家的弃置,连亲人都设法将他留在家中。但即便如此,张骞依然矢志不渝,最终竟然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用今人的话来说,就是他做到了”宠辱不惊”的心境,才能完成人生的伟业。如果他为外物所扰,早就半途而废了。

时至今日,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又岂止如此?名利场上的得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是接连不断地冲击着我们内心的平静。如果我们一味被这些浮云所惑,迷失了本心,那注定只能活在喜怒哀乐的束缚里,永无自由。因此,我们必须像古人一样,学会宠辱不惊、淡泊自守,用超然物外的心胸面对世间纷扰,才能稳操胜券。

心态四:审慎内省永志正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大学》中讲授”格物致知”的经典论述。换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也是在指导我们如何从”审慎内照”入手,培养正确的生活心态。只有切实做到时时反省自我,我们的行为才能把握正途,走向成功的彼岸。

推而广之,无论古今中外,凡是有过成就的人物,很多时候都怀着一颗”格物致知”的虚心。比如孔子,他就曾反思自身道德操守的缺陷,并时刻以此为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重视的核心品德,正是通过这种审慎的自省而养成的。

到了宋代,这种”反身”之道又有了新的发展。程颐等人提出”格物窥理”的主张,认为要通过审视具体事物的形态和特征,进而洞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朱熹更是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开辟出独树一帜的理学体系。他留下了”即物窥理”的精辟论述,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审慎思考体物,以悟入事物的本真。所以说,审慎内省实际上是古人终身修养的一种生活智慧,也是形成正确人生心态的关键所在。

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都要不断经历人生各种阶段的考验。从学习到工作,从择业到婚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面临重重的挑战。如果缺乏审慎内省的心态,很容易被外物裹挟,迷失人生的正道。反之,只要我们像古人那样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循序渐进,一步步获得真知,最终把握住自己的方向。

所以,心态真的很重要!它不单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更主宰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乃至一生的成败。一个人如果心态正确,就能在任何时候保持谦逊好学、勇往直前的状态;就能不为物欲所惑,坦然自在地对待人生;就能时时自我反省,把握事物的本质。反之,如果心态失衡,即便曾取得过一时的成就,最终也难免半途而废,人生也就陷入彷徨。

“夫人者,生乎天地之间,禀乎阴阳之理,稟命而动,纪性而素。”我们每个人都是生而由天地造化而生,本就具有阴阳两种属性。所谓正确的心态,正是指能够主动掌握自己阳刚向上的那一面,用坦荡果敢的品格统御言行,既不狭隘自私,又不放纵私欲。这种心态来自于传统文化的智慧熏陶,更出于平时的勤勉修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活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117.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