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之时,我曾落泪不止,母亲来安慰我。她的一双手就像翅膀,轻抚我的头颅。”这是美国著名女诗人梅菲尔德笔下的温馨一幕。从这个小小的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情绪的回应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情商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诗人的独家记忆,更是一个关乎育儿的普遍规律。
一、情绪认知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心理学家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以及情绪管理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存在极大的关联性。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回应态度,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的示范和影响。
比如,如果家中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情绪表现予以无视或嘲笑,甚至粗暴地制止,孩子就会在无意识中学会逃避和压抑情绪的方式。长此以往,他们将很难培养起对情绪的敏锐感知力,更不用说情绪管理了。
相反,如果家人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开导,孩子自然就会在这种环境中获得对情绪的正确认知和表达方式。一位家长就反映,自己的女儿在幼儿园总是情绪外露,但只要一到家中,就会很快冷静下来。原因就在于家人对她的情绪始终持开放理解的态度,让她能够放松自我、舒缓情绪。
由此可见,情绪管理能力在孩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这个过程与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存在密切关联。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较强的情绪认知能力,为日后的情商发展奠定基础。
二、压抑排斥,必生内伤和叛逆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情绪外露时,往往容易选择压抑或直接排斥的做法。他们不是对孩子的愤怒情绪进行斥责,就是对于哭闹发脾气的表现予以无视。但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情商发展并不友好,反倒容易形成负面影响。
比如由于缺失对情绪的正当渠道,孩子就会在内心压抑情绪,导致各种精神问题的产生,如自卑、焦虑、叛逆等。曾有一名母亲的经历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她长期以来对儿子的情绪表现都是逃避和禁锢的态度,结果孩子在日后的成长中表现出严重的自卑情节,极为缺乏安全感。
另外,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情绪采取反对和压制的做法,孩子也会形成对立和报复心理,从而变得更加叛逆和孤僻。就像一位家长所说的:”我们每次发现孩子哭闹大发脾气,都会严加斥责,可是孩子并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孩子将内心的不满情绪积攒得更深。
所以,压抑排斥孩子的情绪无疑是有违育儿良策的。长此以往,孩子们必定会在内心产生隐痛或口不对心的扭曲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情商培养,甚至于人格健全发展。
三、夸赞开导,引导孩子正确认知情绪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能适度开导和夸赞孩子的情绪表露,有助于孩子对情绪的正确认知,从而培养较强的情商能力。因为通过父母的言语引导,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对某些情绪的存在及表达方式有正确的理解。
家有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哭闹挣扎。她的母亲并不会一味制止,而是会耐心安抚她说:”没关系,偶尔对一些小事情生气是可以的,但不能伤害到别人哦。”这种回应使得小女孩慢慢认识到,生气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关键在于如何去正确表达。
另有一名家长反映说,他的儿子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低落。为了让儿子学会正视情绪,他会在适当的时候夸奖孩子:”能够感受到这种小小的失落是件好事,说明你已经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了。”经过父亲这样的开导,孩子很快就学会了用较为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可见,夸赞和开导是父母帮助孩子正确认知情绪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情绪并非坏事,只要学会把控和表达,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有了这种积极引导,孩子对情绪的正确认知自然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四、亲身示范,陪伴孩子学会处理情绪
光有言语开导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为孩子树立情绪管理的典范。毕竟,家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永远是言传身教,而非单纯的言语说教。
比如,当父母自己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如果能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渡过难关,孩子自然也会从观察中体会到情绪管理的方法了。一位父亲反映:”我曾经因为工作的一些变故而情绪低落,但前后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因为我不想让孩子看到我的消极模样。现在孩子自己遇到困难时,也会学着调节好心态。”
除此之外,父母亲自陪伴孩子共同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事,用亲身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正确处理情绪的诀窍,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通过观摩和参与,就能很自然地领会相关的情绪管理技巧。
一个家庭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们的孩子因为考试失利情绪非常低落,父母为此专门请了一天的假,和孩子一起外出散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安抚孩子,而且亲自向孩子演示如何通过调节呼吸和转移注意力来化解负面情绪。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与其让孩子自己瞎摸索,倒不如直接亲自示范指导。孩子通过直接观摩和实践,就能快速掌握恰当有效的情绪管理办法,这种能力的形成将远比简单的言语启发更加持久和牢固。
五、保持开放和理解,情绪互动是关键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光有单方面的言教身教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保持情绪的相互开放与理解,进行双向的互动交流。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掌握情绪管理的诀窍。
一位年近40岁的上班族回忆说,自己在小时候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和父母畅所欲言、倾诉内心所有的情绪体验。每逢自己因为某些小事而情绪激动时,父母从不会直接否定或斥责,而是会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且试图理解和捕捉孩子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情绪上的开放和理解,让他从小就能够很自然地认知和管理情绪的变化。
反过来说,如果父母始终对孩子的情绪避而不谈,或者干脆予以否定,孩子就很难掌握恰当的情绪处理方式了。一些专家指出,父母应当主动和孩子探讨情绪的来源,以及其中蕴含的原因。只有通过双向的沟通互动,孩子才能够由表及里地理解情绪的本质,从而逐步掌握相应的自我调控技巧。
当然,这种互动不仅限于言语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情感的回应。一位母亲就曾这样回忆:”每当孩子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低落时,我总是会主动上前给予爱的拥抱。渐渐地,孩子就学会了用拥抱和亲吻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波动。”
六、尊重差异,个性化引导是永恒主题
每个孩子的天性和成长环境都有所差异,所以父母培养孩子情商的方式也应该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化引导。这不仅需要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更应该关注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需求,从而采取最合适的育儿方案。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腼腆,面对强烈的情绪时常常会选择逃避。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就不应太过强势地要求他们立即开放自己的感受,而是要给予更多包容和耐心,循循善诱地让孩子打开心扉。从小steps做起,慢慢培养孩子的表达习惯,是更为可取的做法。
还有一些孩子偏向外向活泼,面对情绪时常常较为外放张扬。对于这类孩子,父母就应当多一些亲身示范的引导,例如控制自己的情绪走向,教会孩子恰当的表达方式等等。同时也要用适度的约束,防止孩子的情绪过于失控。
无论哪种类型的孩子,父母都要在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中,时刻尊重孩子的天性特点。只有因材施教、个性化引导,孩子们才能在恰当的环境中养成对情绪的正确认知和管理方式,从而培养出高情商品质。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又应该如何因势利导,个性化引导孩子呢?其实往往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审时度势调整育儿方式,让孩子在最佳的引导下成长。
总之,一个孩子将来是否能拥有较强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情绪的回应态度。对此,我们切忌采取消极压抑的方式,而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并且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为孩子树立情绪管理的典范。同时,家长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双向互动,让孩子在相互理解和个性化引导中自然掌握情商这种重要的生存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