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有很多种形式,但你们现在追求的这种’快乐’,未免也太LOW太LOW了吧?”
对于妈妈丁晓萍最近说的这番话,14岁的女儿乐乐并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妈妈完全是”过于杞人忧天”了。自己和朋友们消磨时光的方式,又怎会伤天害理呢?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有一天放学后,丁晓萍在乐乐的书包里翻到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儿。比如铅笔芯、餐巾纸、瓶盖、旧钥匙等等,数量多达几十种。
当时丁晓萍还当成了乐乐新瘾头的”手工DIY”素材。没想到几天后,她又从乐乐的衣兜里掏出一堆朽坏的橙子皮和香蕉皮,散发出一股怪味。
“你这是在收集什么东西?书包里怎么乱糟糟的。”丁晓萍敦促乐乐把杂物清理出来。
没想到,乐乐的脸上却浮现出一种受了天大委屈的表情:”妈,你怎么这么不懂我们小孩子的爱好呢?我正在收集各种’垃圾’,不过这不是普通的垃圾,而是’快乐垃圾’!”
原来,在乐乐和朋友们的社交圈里,最近”流行”着一股奇特的”垃圾快乐”风潮。孩子们纷纷开始收集身边任何一种废弃物,不论稀奇与否,只要是垃圾就可以入收藏夹。
因为收集愈多愈有”优越感”和”成就感”,于是孩子们你争我斗,比着谁的”垃圾”更”贵重”、更”与众不同”。
就连乐乐,也沉浸在这种垃圾快乐的”泡沫中”久久不能自拔。丁晓萍见状心里直打鼓:”可不可以这般不知所云,把这些脏兮兮的东西随手扔在身边?万一那是什么有害物品怎么办?”
她禁止乐乐再收集任何废弃物,而是让她多读书学习些有益身心的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谁知,乐乐却反过来狡辩起来:”我们收集的东西怎么就是’垃圾’了呢?相反,那些所谓的名贵鲜花也不过是被社会随手丢掷的’垃圾’罢了!”
听到女儿如此猖狂的言论,丁晓萍反而被说服了。她认真思考起来:”是啊,现在社会上随处可见美好事物被糟蹋的景象,这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孩子们对此敏感并有所感悟也很正常。”
慢慢地,她也坦然接受了这种追求”垃圾快乐”的行为,因为这或许反映的正是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的独到见解。
于是在丁晓萍的默许下,乐乐和她的”垃圾快乐”小伙伴们更加肆无忌惮了。他们把闲置的储物间里堆了一地”快乐垃圾”,像在筑巢一样蜷缩在中间,就这么享受着被垃圾包围的”快乐时光”。
甚至有时,他们还会当着其他人的面,对着满地狼藉的一张张脏污脸庞放声狂笑,仿佛那才是人生最高的幸福写照。
一时间,乐乐整个人的身心状态都发生了反常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朝气蓬勃的乖乖女了,整日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上课昏昏欲睡,连最喜欢的舞蹈课也渐渐荒废了……
终于有一天,丁晓萍决定带乐乐去看一位亲属朋友的孩子,虽然只是普通的邻里小孩,却被誉为”小有为青年”。
这个小男孩,平时虽不富裕,却对生活怀有一腔热情。放学后,他喜欢做一些小手工赚外快积攒学费,课余时间也乐于助人,去街边公园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最让丁晓萍感到欣慰的是,听说这男孩收到学校破旧电脑后,居然自学编程技能,将这台报废电脑改装成了小型程控系统,用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
“乐乐,你看这孩子才多大年纪,就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比之下,你现在的所为何其可悲可怜?简直就是’虚度年华’!”丁晓萍深有感触地说道。
从此之后,乐乐不知是被亲友小孩的实际行动所触动,还是被妈妈的一番话唤醒了神智,总之她逐渐改掉了追求”垃圾快乐”的陋习。
取而代之的是,她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看到身边同龄人前程远大,她也勃发了强烈的赶超欲望。渐渐地,那个阳光活泼、对生活怀有热忱的乐乐又回来了。
回顾之前那段”堕落时光”,乐乐深深地反思和检讨:”我之所以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被所谓的’垃圾快乐’蛊惑了心智。如果妈妈没有及时拉我一把,我恐怕会一错再错,一蹶不振。”
乐乐想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快乐是主观感受,它的来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判断什么是应该追求的”快乐”,什么是值得我们努力去获得的”幸福”。
所谓的”垃圾快乐”其实并非”快乐”本身,反而更像是一种毫无意义、徒劳无益的”负面情绪”。当孩子长期沉浸在这种”虚幻世界”时,很容易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
一旦孩子们开始把有益的事物视为”垃圾”,把无谓的怀旧视为”励志”,那将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景象?他们充其量只是一时的”假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迟早会发现这样的”快乐”是多么苍白和无助。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快乐,孩子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应该追求以实实在在的努力作为基础的成就感,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自我感觉良好。
作为家长,丁晓萍也深有体会:”现在社会上的确存在不少误导孩子的’伪快乐’。 我们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敢于直面生活,而不是逃避现实;要教育孩子为理想而奋斗,而不是堕落于虚幻的假象之中。”
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快乐都应该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倘若把”垃圾般的东西”也当做追求的目标,那就违背了生命的初衷,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身边的确存在不少”负面快乐”谬论在蛊惑孩子,但只要家长及时把关,孩子就能跳出”快乐泥潭”,迎接人生的阳光。毕竟,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深藏着追求美好的向往,关键是要怎么来引导和塑造他们的这种向往。
妈妈语录:我们要教育孩子追求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快乐,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假快乐”。孩子们的心田里都有美好理想的种子,只要我们及时除草施肥,他们就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不会被杂草所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