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见多识广,有宽阔的视野;而有些人则生活在狭隘的小天地里,认知能力和见识都极为有限。遇到后者,最好不要和他们较劲,免得自己陷入无谓的争执。庄子就曾用生动的比喻,教导我们如何面对认知低下的人。
01 不可模糊自己的认知边界
庄子的好友惠子,曾做过魏国的宰相。有一次庄子前往拜访,惠子的手下误以为庄子是来觊觎他的官职。于是惠子下令全城搜捕庄子,生怕他来抢自己的宝位。
庄子找到惠子后,并未对他的无知生气,只是笑着讲了这样一个寓言:
南方的神鸟凤凰,翱翔于九天之上,吞食珍馐异果,栖止于高山上。一次经过树林,它见到一只猫头鹰叼着死老鼠,口中发出威胁的”呖”声,十分戒备。
凤凰见状大笑,它说:”你以为我会垂涎你的死老鼠吗?在我眼里,那和你当宰相一样微不足道。你看重的东西未必就是我看重的,你痴迷的东西未必就是我向往的。”
每个人的认知范围是不尽相同的,用自己的认知去揣度和要求他人,往往会陷入无谓的争执。惠子只是局限在小小的宰相位置,无法理解庄子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同样,我们也不应对认知低下的人有太高的期待,而是放下那些无谓的争论。
02 不可用自己的标准评判他人
庄子的弟子想学木匠,问他是否有合适的师傅可以推荐。庄子就讲了一个关于”神树”的故事:
有一位姓石的老木匠,在曲辕看到一棵参天大树。这棵大树枝叶繁茂,十分高大,几千人也围不住它的粗壮树干。老木匠看后嗤之以鼻,他说这种大树经不起风吹雨打,也结不了果实,大而无用,怎能称为”神树”。
后来这棵树入梦对石匠说:正因为我的独特,所以才能幸免于斧凿;要是我笔直无瑕,早就被人砍去做梁柱了;如果我结果累累,每年也免不了人们的摘挖。树木有树木的生存之道,你一个匠人,怎能用自己狭隘的标准评判我呢?
不同的存在,会有不同的生存理念。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往往会产生偏执和傲慢。正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然”。我们应该尊重万物的独特,学会宽容包容,而不是武断地下定义。
面对认知能力较低的人,我们也要格外谨慎,不可轻易地对他人指指点点,用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否定他人。谦逊一些,接纳差异,或许对方虽然认知浅薄,但也有自己的人生智慧。
03 不可插手干扰他人生活
孔子的学生子贡,南游归来后遇到一位正在浇菜地的老人。子贡见到老人一桶一桶往菜园浇水的古老方式,忍不住上前劝说,让他用上新式的水车,可以提高浇灌效率。
老人听后,却给了子贡一个拒绝的回答:”这种新式装置虽然高效,但也会助长人们对投机取巧、追求功利的欲望。我平凡朴素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请不要再打扰我了。”
子贡回去请教孔子,孔子夸赞他遇到了一位了不起的”浑沌之人”。这位老人活出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虽然简单,却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我们无权干预和改变他人的生存方式,只有尊重每一种生活的独特价值。
庄子和那位老人一样,都是把崇高的生活哲学活践于生活之中。他做一名小吏,本可以利用学识出人头地,却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身边人或许嘲笑他的简陋,但庄子只是乐在其中,不以物喜不以物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和处世智慧,擅自干预只会带来扰乱和伤害。尊重他人,放手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才是最高的智慧。面对认知低下的人,理解他们的生存方式,也不要妄加改变。
04 不可在虚荣中与人攀比
作为微薄收入的小吏,庄子的生活相当朴素。他妻子常嫌他太穷,家人也劝他要好好谋生出人头地。但庄子浑然天成,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乐在其中。
世上美好往往只在于知足,庄子不羡慕他人的荣华富贵,也不自怨自艾自己的贫穷现状。他懂得用平常心看待生命的得失,摒弃无谓的攀比和评头论足,活在当下,便是生命最好的馨香。
面对认知水平低下的人,不要陷入虚荣的争执。他们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些肤浅的认知范畴里,过于追求物质和虚荣。与其和他们较劲,不如放下身段,用更睿智的眼光审视人生,才不会被蝇头小利所捆绑。
放下认知上对错是非的评判,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才是处世的最高智慧。庄子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正因为他用自身经历教导后人,应该超越狭隘的认知局限,在有限生命里追求更广博的精神境界。
总而言之,每个人面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是不同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高低差异的。与其陷入无谓的争论,不如主动放下评判,保持谦逊,宽容万物和万人。只有超越肤浅的认知,才能收获更高的生命智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