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缘际会而生命相遇,亦因因果循环而渡于纷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一个普世的道理:我们无法阻挡别人的恶,但却能通过自己的忍让化解心灵的执迷。人生短暂,若因他人的过错而纠结自身,不过是在折磨自己的性命。这一点,正如佛门高僧弘一大师常说的那样:”纠结别人的恶,折磨的是自己的心。忍让一步,自己就能渡一生。”
这句话虽平实无奇,却蕴含着人生的终极智慧。那就是,我们无需被他人的是非曲折所困扰,只需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去忍让一切,自己的人生就能重新获得解脱和自在。这不仅仅是一句佛理箴言,更是我们在人世沉沦时应该牢记的一种精神哲学。
一、忍让是自在的智慧
无论在任何时代,弘一法师都在倡导”忍让”之道。他深知,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与世争锋,只会让自己被烦恼所纠缠,丧失心灵的自在。所以,他苦口婆心地劝人忍让一切是非,用宽宏大量的心胸化解惑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心灵的羁绊,重新恢复纯真和平静。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忍让”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明智之举。因为一切执着都是由心中的”妄念”而生,如果我们被妄念所局限,就陷入了烦恼。相反,如果选择”忍让”,就等于放下心中的枷锁,重新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
所以,忍让并非等同于逆来顺受和懦弱无能。它是”物我两忘”的智慧法门,是我们摆脱烦扰、解开心结的唯一途径。只有熄灭心中的”妄念”,我们才能超凡脱俗,摆脱一切困扰,这就是忍让之道的无上智慧所在。
二、无须纠缠于人心的恶
然而,为什么我们需要选择”忍让”呢?这其中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我们纠缠于他人的恶,反而是在伤害自己的心灵。俗云”怨家賺怨气,自家賺鼻涕”,看似越想惩戒恶人,越会让自己在怨怼中困顿。
“纠缠是一种自我的折磨”,弘一法师曾多次如是劝诫世人。借由佛理的阐释,他指出人们之所以会纠结于他人的恶行,根子在于”恶的观念”被他们内化为”发自内心的执著”。实则,我们每个人皆有慈悲为怀的本性,压根无须被外界的恶念所牵制。
一旦我们被他人的恶行纠缚住了心绪,我们便无法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自由。相反,我们应当换位思考、包容一切,尽量降低对”恶”的成见。只有让心无罣碍,才能超越世间一切的纷纷扰扰。
三、以自身的善念化解他人恶念
审视历史长河,恶终将让位于善,毒雾终将散去。因为善良才是人性的本源,既不应过多纠缠于他人的恶,也更不应被这种恶所影响而偏离善念。这也是弘一大师力陈”忍让一步”的初衷。
如果一个人被仇恨缠身,终将无法自拔。而如果选择以慈悲宽容之心去化解仇恨,就可以以正能量感化身边的一切。正所谓”以德报怨”,这才是智者在世间用来化解恶念的至高之道。
莫说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品性,但至少可以用包容宽广的胸怀去感化身边人的言行,以善化恶、以德化愚。反之,若我们被恶念所扰,只会让恶的力量越来越盛,终将陷入冤冤相报的怪圈。
四、忍让他人方能渡己一生
最后,”忍让”也是我们修身养性,净化自我的必修之道。佛陀云:”放下是智慧,执着是痴迷。”执迷于他人的是非恶行,只能让我们自身陷入戾气腾腾的痴心里。唯有放下,忍让一切,方能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无瑕,渡己一生。
正如弘一法师所说:”人生路上难免有恶缘相扰,但如果你选择保持宽容大度,就一定能以智慧超越这些。”一个人只有彻底放下对他人的芥蒂,才能活出人生应有的恬淡心境。
从佛教的解脱谛理来说,忍让之道等于是一种超脱世俗、净化人心的手段。它让我们用无我的智慧洞见世间的沉浮,在无常中找到不变的定力,最终获得解脱重生的机缘。
“不与物争,方为智者。”唯有以宽阔的胸怀去忍让一切,我们方能排解尘世的纷扰,回归心灵的本真,借此受用人间真正的自在与解脱。这就是弘一大师力陈”忍让一步,渡己一生”的哲理所在。
总之,弘一法师的这番话虽平直朴素,却折射出了人生通途的无上哲理。那就是,我们应当放下对他人恶行的执著,以宽容包容的心怀去化解一切,用善良正能量去感化世间的恶。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超脱尘世的困顿,渡己一生。
执念于他人的”恶”,反而会拖累我们向善和向上的力量,而忍让之道恰恰是我们修身养性、渡世自在的不二法门。只有放下一切偏执和芥蒂,我们才能在无常浮沉中坦然自若,不为世俗所累,重新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所以,让佛门高僧弘一法师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纠缠他人的恶,不过是在折磨自己的心,而忍让一步,就能渡自己一生,从此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