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孩子教育不好?是你把这些顺序搞错了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却总是力有未逮、效果平平,就是找不到教育的窍门所在。其实,教育孩子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把正确的教育顺序和重点把握好了。正如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家书中所指出的,教育孩子如果把顺序搞错了,必然事倍功半、适得其反。那么,究竟教育孩子应该怎样把顺序和重点安排呢?

一、以身作则是立德的前提

梁启超在家书中明确指出,教育孩子首先要重视的就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去立德树人。因为一个人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来自于自身所展现出的品德操守和价值理念。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总是言行不一,做一套说一套,那孩子很快就会对我们言听计从。相反,如果我们能以高尚的品德和严格的自我要求为孩子树立正面的人生导向,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孩子自然就会从我们身上学习和吸收到宝贵的人生哲理。

总之,想要教育好孩子,做人的基本修养是立德之本,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如梁启超所说:”吾辈诚能躬行修身,尚顾为之师表,其所施于吾幼也,虽曲教勿遗,自有成效。”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育才的基石

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并不只是一味的灌输道德理念,还应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才力。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自觉,恰恰是育才的关键一环。

梁启超在家书中强调,教育要注重让孩子由衷喜欢并热爱学习。因为只有孩子自发地对学习怀有兴趣,才能刻苦钻研,终有成就。反之,如果对学习提不起一丝的兴趣,那再好的教导也只是强扭的瓜不甘受。

正如他在信中所说:”诚能大发兴趣,日献曝磋,爱才益贤,究心力为,功必有所就矣。”这段话正阐明了,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们对学习生出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终有所成就。

三、培养自主习惯是成才的保障

教育的第三个重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积极主动、自我约束的优良习惯。梁启超深知,知识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自主习惯的坚实内在动力,也难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在信中,梁启超明确指出:”一人之行,由素习所主,自由心力所使”。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力,都来自于长期的习惯养成。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勤勉自律的习惯,让他们建立起自我克制的力量,他们才能在成长过程中全力以赴,不断进步。

相反,如果一味用严格的管教约束,而不从内在培养孩子自主的习惯,他们就只能被动遵从别人的安排,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可见培养自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

四、教会生存智慧是立身之本

除了品德、学养和自主三者之外,梁启超又强调,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教会他们处世的智慧,让他们学会在社会中立足。因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将来能够独立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平生当自立自达,不可执人手而行。”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这句话意味深长,告诫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独当一面,而不是依靠他人的支撑和供给。

孩子若没有获取生存智慧,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可能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所造诣,但若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谋生立足,终将事倍功半,前功尽弃。因此,教会孩子生存智慧,培养他们独立自理的本领,对于一个人的立身处世是根本性的需求。

五、身教更胜于言教

除了把握好教育的重点顺序外,梁启超还在家书中强调了一个教育孩子的终极真理——身教远比言教更加重要。孩子往往是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学习,而非简单的言传身教。

正如梁启超在信中所写:”是故身作率尤切,不可不慎也。是非功过,行止动静,自有肖象于人。”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所作所为,无不会给孩子留下或正或负的影响。

因此,家长们必须谨言慎行,用自己高尚的品行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将正确的人生观和做人准则树立于孩子心中。单单用言语教诲,无疑是捷径走不通的。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把自己的言行看作孩子最好的典范楷模。

总之,梁启超在家书中为我们阐述了教育孩子的正确顺序和重点:以立德树人为先,再次培养学习兴趣,培养自主习惯,教导生存智慧,最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把这些重点和顺序把握好了,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让孩子们茁壮成长。相反,如果把这些因素的先后次序颠倒错乱,就会适得其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任重而道远,家长们理应在这条路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让我们牢记梁启超家训中的智慧真谛,用正确的教育之道,为孩子照亮人生的前行方向,助力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6547.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