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认知的父母挑剔孩子,高认知的父母发自己的光顺便鲜亮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分歧和矛盾。孩子们表现得很不理想,父母也因此而愤懑挑剔。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父母的认知水平层次不同,所采用的育儿理念和方式自然大相径庭。

换句话说,低认知水平的父母往往直接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严加指责;而高认知层次的父母则更倾向于照亮自身的光芒,用智慧启发孩子前行。这两种父母育儿模式的区别,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类认知能力对人生态度的重大影响。

一、低认知父母的标准化孩子

所谓低认知水平,指的是人的思维认知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能力。很多父母正处于这个阶段,他们对事物都抱有一种狭隘而僵化的态度。

这些父母自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其实都流于表面和形式主义。他们会将自己的一些狭隘观念强加于孩子,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符合某些发展标准。一旦孩子表现出与”标准”不符的行为,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挑剔和指责。

例如,有些父母就痴迷于孩子是否能考上名校、是否遵从权威等所谓”标准”。如果孩子表现差强人意,他们便会严厉斥责,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

这种育儿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短视行为。它只是一味压制孩子的个性,而非真正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被驯化得服服帖帖,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勇气。

二、高认知父母自我发光

相比之下,高认知水平的父母就有着完全不同的育儿理念。高认知意味着人已经达到理解和思辨的层次,能够从多角度观察一个问题并作出客观评判。

这种父母不会一味要求孩子符合某些标准,而是用宽广的视野照亮自己,并顺便启发孩子前行。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孩子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追求来成长。父母不会用成绩、名校等刚性标准要求孩子,而是积极支持孩子探索自我、实现个性独立。孩子的表现是否理想已经不重要,关键是要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高认知父母深知,孩子并非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体。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父母先发自己的光,用充满正能量的态度和理念去感化孩子。

三、不卑不亢方为好父母

究其原因,高低认知父母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够超越自我的局限,保持开放宽容的胸襟。一个低认知的父母往往只知自说自话、固步自封,对孩子的成长抱有狭隘的理解;而一个高认知的父母却能以包容友善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

具体而言,高认知的父母会努力摒弃以下几种陋习:首先不会将自己的期望硬加于孩子。如前所述,孩子终归是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按照自身特点和追求来发展,而非让父母的愿望扭曲了孩子的本性。

其次,不会将孩子的表现等同于能力评判。孩子的一时表现虽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完全反映孩子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所以不能过分片面苛刻孩子。

再者,不会对孩子指手画脚、严加评判。父母固然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但更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尊重孩子,而不是直接对孩子的行为人身攻击。

否则极有可能造成父母和孩子的对立和隔阂,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相反,父母要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用同理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理解。

身教永远重于言教,父母自身的发光才是最好的育儿之道。如果父母能够保持谦逊、自知之明,以宽广的视野去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自然就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成长环境,助力孩子的健康独立发展。

总之,教育孩子不应该是一味要求孩子符合某些标准,而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作用。低认知的父母因为思维僵化而挑剔孩子,这样做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和自信心;高认知的父母则能以宽容友善之心去支持孩子,用自身的光芒去启发孩子前行。

作为父母,我们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摒弃老旧的育儿观念。不卑不亢、包容孩子的独特个性,发挥自己的正能量辐射,这才是当下育儿的 好方式。孩子并非父母的私有物品,更不是父母的翻版,而是一个独立并与生俱来的个体。只有父母发自己内心的光彩,并顺带映亮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6571.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