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家庭暴力”正在蔓延,父母自我感动,孩子泪流满面

温馨的家庭,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一种被称为”新型家庭暴力”的现象,正在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亲子关系的根基。它没有拳打脚踢,没有言语羞辱,却让孩子们在内心世界遭受巨大创伤,甚至流下伤心的眼泪。

这种”暴力”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亲爱的父母们自己。它们包括:盲目自我感动、 ranted 式夸奖、过度期望等一系列看似良善的行为。可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而言,却无异于一种精神虐待。

什么是盲目自我感动?

孩子取得一点点小小成绩,家长就对孩子指手画脚,对自己怦然心动,如获至宝。甚至对孩子的微不足道的一点举动就义正辞严地说教,孩子在场时感受到家长们对自己的期待值高到离谱。

你以为这是在鼓励孩子吗?其实不然,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这些做法无异于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一种期望压力,反而让他们有负担感。更可怕的是,父母的自我感动让孩子产生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以为只要取得很小很小的成绩就可以得到认可,从而养成了自满和骄纵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去改正这一现象呢?关键是父母要学会淡定,用正确的方式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表扬与肯定。不要过于张扬,也不要对孩子未来寄予过高期望。只有持之以恒地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并循序渐进,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夸奖孩子需要”三思”

有些父母总是本能地对孩子的一切行为夸奖连连,仿佛在回应孩子内心对赞赏的渴望。可这种”漫天夸赞”式的做法,不仅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自信,反而会让孩子松懈下来,逐渐失去上进心。

更有问题的是,有的夸奖纯属捕风捉影,缺乏基本事实依据。比如孩子在考试中拿了个及格分数,家长就对孩子竖起大拇指,认为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孩子心中其实对这个分数有羞愧感,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全力以赴,这种不实在的夸奖只会让他觉得别扭和痛苦。

所以,父母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中肯,把握好分寸。要学会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夸奖孩子,关注孩子的进步点滴而不是一味地溢美之词。还要在表扬的同时诚恳地指出不足,帮助孩子汲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真实的自信。

避免给孩子无谓期待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树立一个又一个宏伟蓝图。孩子在外人看来是幸福的,实际上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每次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对孩子豪情满怀:”太棒了!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将来一定要进名校啊!”此话一出,孩子的内心世界瞬间被家长过高的期望压垮了。

面对父母高昂的期望值,孩子难免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和恐慌。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会失去父母的喜爱;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追逐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内心苦不堪言。

所以,父母在给孩子勾勒美好前景时,一定要客观理性,给予适度期望。不要过于浮夸和片面,也不要给孩子涂上单一色彩。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引导他们,而不是生生给他们制造无谓的精神压力。

回顾上述这些”新型家庭暴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一片好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负担和挣扎。究其根源,是当代父母对于教育和赞誉方式缺乏全新认知。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在关爱孩子,其实是在伤害孩子;以为是在支持孩子,实际上是在压垮孩子。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更加科学、理性、人性化的方式去关爱孩子们吧。少一些自我感动,多一些耐心倾听;少一些盲目夸奖,多一些真挚鼓励;少一些过高期望,多一些尊重孩子意愿。只有这样,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获得充分滋养,他们才能在家庭的温暖中茁壮成长,收获真正的幸福和自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157031.html

(0)
20521320172052132017作者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