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讲究量入为出,货比三家。即便是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大多数的长辈们将“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理念贯彻到底。如今消费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类打着“高额返利”的消费骗局层出不穷,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消费者更要小心防范,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大家好,我是【高省】运营高小省,咱们高省是一个可省钱佣金高,能赚钱有收益的平台,百度有几百万篇报道,也期待你的加入。
今年上半年,这家名为“云联惠”的消费商城被广州警方成功摧毁,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在行动中落网。
依托2014年建立的“云联商城”,根据云联惠官网之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8日,云联惠的累计交易金额约为3300亿元。虽然“吸金怪兽”被制服,但满目疮痍、留下一地鸡毛的现场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云联惠的轰然倒下,背后还有着多少个云联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围绕消费返利的骗局真实存在着。
今年上半年有媒体曝光了一份“消费返利传销骗局名单”,名单中150家平台中逾三成平台已经崩盘,出现提现困难、跑路等情况。前两年云联惠的广告随处可见,参与的人非常多,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做生意多年的商人。
当前,除了销巴科技通过网站、购物平台及发展线下实体联盟商家等方式外,还存在着借助“消费返利”名义,要求会员及加入者交纳入门费或者变相交纳入门费,靠发展下线盈利,同样值得消费者警惕。
高额消费返利成投诉重灾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的诱惑总是巨大的,每个人都自认为不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黄大炜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受骗者。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日益扩大,消费纠纷问题也逐渐凸显。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商城投诉占全部投诉60.6%,在消费者投诉中排名一骑红尘。
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实体店”为代表的消费返利模式俨然成为诸多商家寄予厚望的销售利器。各种消费返利平台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平台中返利网、淘粉吧、易购返利网等存在不正常返利、商品质量差、无法提现等问题,消费返利不同于正常的消费促销活动。
像云联惠这种打着消费返利的新型传销平台,发展为上千亿元规模并非一日而起,市场中做得风生水起的网络传销组织也不会仅有云联惠一家,它们仍潜伏在黑暗中,侵蚀着人们的财产。
云联惠此前被广东省有关部门基于对外融资,起初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当时云联惠为了所谓上市融资,两轮手续上存在问题,但从云联惠壮大本质上看,“拉人头”是典型的传销方式。对于这类平台,有关部门如何来界定消费返利与传销的差别?怎样做好风险防范?以云联惠为例,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记者就消费返利相关问题联系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中国消费者协会,但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具体回复。
“一般而言,如果返利平台在促成商家对消费者的真实货物销售,并明示返现的速率,因消费者的资金已兑换成货真价实的商品,资金由实际商家收取,该模式为正常的商品交易,并未违法。”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告诉《经济》记者,在林林总总的商业营销中,有着错综复杂的运营思路,不能对所有的消费返利模式进行盖棺定论,消费者可以依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具体内容去识别违法犯罪的消费返利经营模式。
2018年4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提示:防范“消费返利”风险,谨防利益受损。
六部门提醒,按照有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风险自担,责任自负;参与传销属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黄大炜这样的受骗者,肖飒为其支招。“受骗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意识,不贪图小便宜,不要被高利润所蒙骗,增强识别商业骗局的能力;当身陷消费返利骗局时,应保存证据,及时报警,也可以与其他被骗者取得联系,聘用法律顾问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维权过程中,保持冷静,与办案机关积极沟通,接受专业人士指导,依法合理维权。”
理论转化实践的消费返利
市场上部分全额返现的平台,涉嫌庞氏骗局,它们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以“预付消费”“充值”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那么违法平台挂在嘴边的“消费返利”,是如何在我国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消费返利的概念改为消费返还更合适。”消费金融专家刘洋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消费者主权论影响下,加之市场竞争、产能过剩、高库存等因素,从促销、扩大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提升品牌、维护用户忠诚度、打击竞争对手等利益考量,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消费返还的方式,让用户享有一定的消费资金返还。
消费者主权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经济问题上起决定性作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其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生产者(厂家)根据消费者“货币选票”确定生产资料、产品产量、雇佣劳动,以及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品种等,以满足消费者需要,获得最大利润。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具有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作用。
解释消费者主权论的最好例子便是国人熟悉的安利品牌。1975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诈骗等罪名起诉安利公司,最终安利公司胜诉,主要原因在于安利公司耶格经销商系统提出的消费获利模式,而不是推销获利,证明自己的商品确有实用价值避免将自己列为多层次金字塔式传销公司。耶格系统认为,团队成员自用消费占80%,剩余的20%才是产品推销与分润。“时至今日,消费返还的基础依然是消费者的真实消费。”刘洋说。
刘洋谈道,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消费投资的概念。当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生产厂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额,把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消费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再是单纯消费,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和投资。如果将一个家庭的日常消费视为一种投资或理财,并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那么消费利润也能像资本一样实现源源不断地返还,从这个角度看,消费也是资本。消费资本与货币资本相比较,货币资本主要体现为流通性,消费资本则主要体现为循环。
如果消费者真能得到利润分红,甚至成为企业股东,确实是一件好事,也能够刺激消费,消费者花钱也能更大胆、放心。不过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消费资本化的争议较大。“企业能否真正让利?和当前的商场会员卡模式有何区别?都是目前值得思考的话题。”
“我之前也走访过一些消费返利平台,最开始他们可以按照基本经济规律进行合规经营,但是短期利益驱动,让很多人走岔了,做起类金融的违法违规活动,最终后悔也晚了。”刘洋直言,如果消费是为了后面所谓的投资收益,那么刚性消费就可能异化为感性消费、绑架消费、投机消费。如果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价格高,额外支出成为消费返还、购买企业股权的代价,实则是消费陷阱。
在合规合法中发展
由此看来,消费返利更像是一个工具,发挥的作用全在使用者一念之间。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错,只是如何利用这种方式去进行商业行为。从合规角度看,监管层并未将消费返利进行一刀切处理,若定性某平台的消费返利商业模式为违法行为,仅对存在部分特定行为的消费返利平台运营模式警示为非法集资或传销。
在支持与质疑的争议声中,消费返利平台并没有停止探索。消费返利平台中经商城CEO张忠文告诉《经济》记者,“越花越有”的消费返利平台目前面临阻碍。因为大家的顾虑在于平台方是否存在圈钱、拉人头传销和涉嫌以新还旧的庞氏手法。
在筹备消费返利平台之初,张忠文团队对商业模式进行了考虑。“现在一些消费返利网站打出‘购物’返还现金的口号,却还设置了提现门槛,为邀请更多会员注入消费代扣资金,是典型的‘寅吃卯粮’式违规。”因此在设计运营上,张忠文格外注意合规安全,“没有资质和牌照就不要干‘越红线’的活”。
众所周知,如果机构没有获取金融牌照,向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可以初步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另外,企业缺少第三方做存管,卷款逃跑的风险就很大。
“现在违法手段即使翻新再多也离不开熟悉的套路,加上媒体正向宣传,消费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即便是准备好面对外界的争议,中经商城选择进驻商家时也是颇费周折。
“考察完合规商家,跟人家谈合作,他并不理解这种商业模式,最开始都是我们求着商家加入,等他体验到网上销售能够吸引人气,提升营业额,才放下心来。”张忠文补充道,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商家逐渐增多,还会出现一个实际情况,有的产品依然没有会员愿意去消费,这与商家本身的服务质量、口碑和产品质量有关。“参与消费返利并不是一劳永逸,它只是消费的一种形式,没有那么可怕也不会成为神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高小省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gxs.com/4096.html